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共振:社交網絡與社交設計

共振:社交網絡與社交設計

共振:社交網絡與社交設計

定 價:¥40.00

作 者: 甘為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網絡 通信 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2201884 出版時間: 2017-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兩個基本研究問題:第一,如何參照社交的行為和心理,探討不同類型的網絡群體互動所反映出的本質關系,并探討以社交行為為對象的社交界面關鍵的設計特征、設計依據(jù)、設計策略及其如何影響、提升社交體驗;第二,社會化媒體的應用與服務體現(xiàn)了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如何通過社會化媒體信息內容的組織和結構,形式和交互方式來引導、規(guī)劃用戶行為,拓展汽車社會化信息服務。 本書建構了社交設計的工具體系、邏輯框架,提供了一種針對社會化媒體下社交設計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對于社會化媒體中群體參與互動研究的若干結論不僅在理論上拓展了該領域的研究范疇、完善了社交設計中設計特征、用戶社會行為支持等研究框架,也可成為相關的社交設計策略與設計原則,有助于為設計師提供設計開發(fā)環(huán)節(jié)的指導。 適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產品設計、服務設計等相關專業(yè)師生及行業(yè)從業(yè)者閱讀。

作者簡介

  甘為,女,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廣東工業(yè)大學青年百人學者,信息設計方向骨干教師。主持文化部項目1項,參與國家973課題、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系列科研課題和多項知名企業(yè)橫向項目。發(fā)表核心論文10篇。主要研究領域信息與交互設計。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xiàn)實轉型:社會計算與社會參與

1.1.2 設計探尋:互聯(lián)汽車的服務拓展

1.1.3 選題背景與課題來源

1.2 研究對象

1.2.1 關鍵術語的定義

1.2.2 問題的提出

1.3 研究意義與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意義

1.3.2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1.4 文獻綜述

1.4.1 信息源與文獻檢索

1.4.2 社會范式:設計研究轉向

1.4.3 汽車社交:移動社會服務

1.4.4 行為關系:共生性的體驗

1.4.5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方法及內容組織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內容組織思路

第2章 社交設計的理論基礎與研究路徑

2.1 概述

2.2 設計介入社交網絡的可能

2.3 社交網絡中社交設計的研究路徑

2.3.1 領域視角:信息系統(tǒng)的交互設計研究

2.3.2 理論分析:交互設計的本體屬性

2.3.3 問題驅動:交互設計范式的轉變

2.4 社交設計中的社會學

2.4.1 社會關系與社會資本

2.4.2 社會互動與社交體驗

2.4.3 群體智慧與社會創(chuàng)新

2.5 以群體為中心的社交設計

2.5.1 群體特征:網絡群體屬性

2.5.2 群體類型:位置、事件、關系的網絡群體分類

2.5.3 交互因素:群體互動過程的交互模式

2.5.4 群體原型:感知一行為耦合的自組織形態(tài)

2.5.5 以群體為中心的社交設計可行性探討

本章論點小結

第3章 社交設計與其生交互

3.1 概述

3.2 共生交互社交設計理念的提出

3.3 社交設計的本源與推演

3.3.1 社交行為的完形:圖式與社交圖式

3.3.2 社交圖式的推演:社交圖式轉換為社交設計

3.4 基于社交圖式的社交賦能設計

3.4.1 Affordance理論的引入

3.4.2 社交賦能設計的概念擴展

3.4.3 社交賦能設計的分析框架

3.5 共生交互社交設計方法與賦能要素分析

3.5.1 共生交互與社交賦能的整合模型

3.5.2 社交網絡產品策略與社交賦能的關系

3.5.3 社交行為存在的場景:參與賦能

3.5.4 社交行為展開的方式:溝通賦能

3.5.5 社交行為承載的軌跡:人際賦能

3.5.6 社交行為事件的組織:活動賦能

本章論點小結

第4章 共生交互的汽車社交設計

4.1 概述

4.2 汽車社交的設計立場與服務拓展

4.2.1 基于社交網絡的汽車社交

4.2.2 汽車互聯(lián)衍生的設計機會

4.3 汽車社交設計案例分析

4.3.1 事件共筑案例分析:奔馳Tweet Race

4.3.2 位置共享案例分析:谷歌Waze

4.3.3 關系共情案例分析:大眾SmileDrive

4.4 共生交互的汽車社交設計策略

4.4.1 汽車社交共生體驗映射關系框架

4.4.2 共生交互的汽車社交設計整合模型

本章論點小結

第5章 汽車社交設計與實踐

5.1 概述

5.2 輔助與工具:汽車用戶界面設計知識系統(tǒng)

5.2.1 用戶研究:生活形態(tài)和駕駛行為的人類學研究

5.2.2 情境知識:汽車社交交互情境分類

5.2.3 知識組織:用戶知識的轉化過程

5.2.4 知識管理:設計知識系統(tǒng)的結構框架

5.2.5 知識運用:汽車信息服務與社交

5.3 試驗與探索:共生交互的汽車社交設計實踐

5.3.1 設計平臺與設計空間

5.3.2 基于手機的汽車應用分析

5.3.3 人車交互方式調研

5.3.4 用戶參與式設計方法與程序

5.3.5 用戶偏好分析與功能定義

5.3.6 界面流程設計與信息架構

5.3.7 共生交互社交設計方法的置入

5.3.8 視覺風格分析與界面設計

5.3.9 社交賦能屬性的用戶評價

本章論點小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