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學文化——家國情懷
第一節(jié) 儒學的品格養(yǎng)成 / 002
一、仁、義、禮、智、信 / 003
二、溫、良、恭、儉、讓 / 012
三、忠、孝、廉、恥、勇 / 017
四、儒學積極品格養(yǎng)成的過程 / 020
五、儒學道德倫理準則與積極心理學良好品格比較 / 020
第二節(jié) 儒學的社會構建 / 022
一、修身 / 023
二、齊家 / 023
三、治國、平天下 / 024
第三節(jié) 儒學的幸福感 / 026
一、成人達己 / 027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028
三、樂于學習 / 029
四、樂交賢友 / 030
五、樂天知命 / 031
第四節(jié) “慎獨”的現實價值 / 033
一、何謂“慎獨” / 033
二、如何“慎獨” / 034
三、“慎獨”在今天的積極作用 / 035
第五節(jié) 儒學思想的生命力 / 036
一、永不過時的“修身”理念 / 036
二、“世界大同”的積極社會理想 / 038
第二章 道家文化——自然為大
第一節(jié) 道家思想的美德 / 042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042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 045
三、禍福相依,積極樂觀 / 046
四、為而治,以柔克剛 / 048
第二節(jié) 道教信仰的影響 / 050
一、道教信仰的形成 / 051
二、道教信仰對世人品格養(yǎng)成的影響 / 052
第三章 啟蒙讀本——淬煉精華
第一節(jié) 蒙學精粹《三字經》 / 056
一、《三字經》濃縮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 056
二、啟蒙人生的《三字經》 / 057
第二節(jié) 《幼學瓊林》之積極意蘊 / 064
一、《幼學瓊林》的內容特點 / 064
二、太平盛世:憧憬的理想社會 / 065
三、興睦之家:彰揚的社會組織 / 067
四、人倫之道:崇尚的人際關系 / 069
五、君子之德:倡導的心理品質 / 073
六、追求卓越:推崇的人生目標 / 078
第三節(jié) 《增廣賢文》的生活智慧 / 081
一、智慧——知識的獲得和運用 / 084
二、勇氣——面臨內在或外在壓力時誓達目標的愿望 / 105
三、仁慈——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積極力量 / 111
四、正義——文明的積極力量 / 117
五、節(jié)制——做事不過分的積極力量 / 119
六、卓越——使自己與全人類相聯系的積極力量 / 127
第四章 經典名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追求
第一節(jié) 《三國演義》中的典型人物 / 140
一、完美偶像諸葛亮 / 140
二、忠義的化身關羽 / 158
三、千古英雄話曹操 / 165
第二節(jié) 《西游記》不畏艱險求取真經 / 186
一、信仰造就了《西游記》 / 186
二、《西游記》的精神追求 / 191
三、團隊精神和積極品格 / 194
第五章 傳統戲曲——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追求
第一節(jié) 演繹智慧 / 204
第二節(jié) 崇尚仁愛 / 205
第三節(jié) 匡扶正義 / 207
第六章 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 211
第一節(jié) 諸葛亮的《誡子書》與《誡外甥書》 / 212
一、《誡子書》的寫作背景 / 212
二、《誡子書》的教育理念 / 213
三、《誡外甥書》 / 218
第二節(jié) 家訓族譜的教育作用 / 221
一、家訓的作用 / 221
二、族譜的作用 / 232
第三節(jié) 義門陳氏 / 235
一、江州義門陳 / 235
二、百犬同槽 / 237
三、義門家范、家訓及家法 / 238
第四節(jié) 曾國藩對后代成功的家庭教育 / 250
一、曾國藩遺囑原文 / 250
二、曾國藩四條遺囑譯文 / 252
三、曾國藩遺囑的積極心理學解析 / 254
第七章 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 257
第一節(jié) 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關系 / 258
一、尊重自然 / 259
二、道法自然 / 261
第二節(jié) 克己修身以養(yǎng)成積極的人格 / 265
一、“克己”對于養(yǎng)成積極人格的重要性 / 266
二、修身之積極目的 / 267
第三節(jié) 中華文化,助推構建世界大同 / 271
一、積極處理利益關系 / 271
二、中華民族珍愛和平 / 275
三、中華文化助推積極世界大同構建 / 280
主要參考文獻 / 284
后記 /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