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生常識,給碩士生方法,給博士生視野”,這是我對大學人文學科基本教育和專業(yè)訓練三個階段的理解。如今大學越來越多,條件不一,水平參差,指導者的路數(shù)不同,不同學校培養(yǎng)研究生的方法和標準也不同。有些指導教師似乎對這三種教育沒有區(qū)分,有時候把研究生當作大學生,塞上一堆“常識”便草草了事,使得早已掌握了基本知識的研究生要么對課程失去興趣,要么以為“學術”不過如此,“研究”就是重復敘述;有時候又把大學生當作研究生,基本常識還不具備時,便傳授種種“偏方”、“秘方”,使大學生早早學會了出偏鋒、用怪招。因此,我們策劃編輯這一套“入門手冊”,讓作者特別針對剛剛完成大學學業(yè)進入碩士生時期的人編寫,意在引導他們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區(qū)別大學階段的“常識學習”。這套學術研究入門手冊的編撰者,都是“學有所成”而且是“術有專攻”的學者,專業(yè)各有偏重,領域寬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們撰寫的這套入門書中,都必然包括“歷史”、“方法”和“視野”這三方面。所謂“歷史”,就是了解本領域的歷史即學術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輩和同行已經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橋板上”,不必重起爐灶“而今邁步從頭越”,也不能掩耳盜鈴裝作自己是“墾荒”或“開拓”。所謂“方法”,就是選擇本領域目前*通行和*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說,并選擇若干典范論著,讓閱讀者“見賢思齊”,哪怕是“照貓畫虎”,因為*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當然模仿的應當是高明的杰作,這才是“取法乎上”。所謂“視野”,就是開列出中國和國外在本領域*基本的和*深入的論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揀到籃里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讀的經典,形成引用參考文獻的“隨意”。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碩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給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進階書目”,通過參考文獻提供更廣闊的學術視野,讓閱讀者通過簡單的論著名錄,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我想,大學教授*重要的責任,不是拔苗助長地呵護幾個早早脫穎而出的杰出學生,而是齊頭并進地保證進入研究領域的普通學生,這套入門手冊不是針對天才而是保證底線的,為了讓碩士生盡快超出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習習慣,了解*一般的研究途徑,開始具有個性的思考,建立學術研究的角度和立場,形成遵守規(guī)范的研究習慣,我覺得“歷史”、“方法”和“視野”是每一個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須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