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前言(孔新峰) / 1
英文版編者導言 / 1
第四部分現代世界
第一章 權力之秩序:馬基雅維利
一 傳記式背景:馬基雅維利與圭恰爾迪尼
二 時代諸問題:1494年的創(chuàng)傷
三 意大利傳統(tǒng)
四 亞洲之背景
五 《卡斯特拉卡尼傳》
六 《李維史論》
七 《君主論》
八 結論
第二章 理性之秩序:伊拉斯謨與莫爾
一 1516年
二 伊拉斯謨的基督教
三 禁欲主義君主與“粗人”
四 君主禁欲主義之范圍
五 伊拉斯謨論戰(zhàn)爭
六 權力問題
七 《烏托邦》與美洲
八 某地與烏有鄉(xiāng)
九 傲慢與財產
十 烏托邦的戰(zhàn)爭
第三章 上帝的子民
一 制度與運動
二 運動之分期
三 運動之范圍
四 教會與宗派
五 改革與反文明效應
六 《錫安榮光一瞥》
七 運動之社會結構
八 東部對西部運動之影響:托名狄奧尼修斯
九 運動諸觀念
十 自由精神
十一 阿波羅式世界帝國
第五部分 大混亂
第一章 大混亂(一):路德與加爾文
一 印刷與公眾
二 分裂:萊比錫辯論
三 符號之歷史性:教會與圣餐變體論
四 《九十五條論綱》
五 《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
六 因信稱義
七 再思考
八 加爾文與預定論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