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書凡七章,三萬五千多字,全書為語錄體,記錄孟子和各國國君及自己弟子之間的對話。主張“人性本善”,要強調“義利之辨”,要黜“霸道”而推“王道”,要說“仁”兼說“義”。性善論是孟子仁政系統的理論基礎,性善和仁政是緊密相聯不可分開的, 從而形成了性善和仁政之間內在的邏輯結構。孟子仁政系統的核心就是“ 民為本”。在他看來, 只有施仁政于民才能`“王天下” 。因為只有合于人的善性的政行, 才能得民心, 得天下?!?民為本” 成為孟子仁政系統運行的核心。孟子從理論的角度論證了統治者只有以民為本,才能得民心、王天下。他提出了著名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的命題,把人民提到了比土谷神社和國君更重要的地位。本稿分為原文、注解、評析和譯文四個部分,講解簡潔,有助于學生把握要點,了解國學經典中有關哲學、倫理學、美學、政治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常識,融會貫通,提升文化素養(yǎng),是在訓詁與義理闡述兩個方面密切配合的、簡明扼要、通俗平易的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