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固體力學基礎
2.1 張量基礎知識
2.1.1 矢量
2.1.2 張量
2.1.3 張量的微分運算
2.1.4 二階張量
2.2 固體的變形
2.2.1 連續(xù)介質運動的描述
2.2.2 變形梯度
2.2.3 應變張量
2.2.4 應變率張量
2.3 應力張量
2.3.1 柯西應力張量
2.3.2 Kirchhoff應力張量
2.4 動力學定理
2.4.1 質量守恒定律
2.4.2 運動方程
2.4.3 能量守恒
2.4.4 熱力學定律
第3章 固體中的應力波
3.1 彈性波
3.1.1 一維彈性縱波
3.1.2 彈性波的反射和透射
3.2 彈塑性波
3.2.1 彈塑性加載波
3.2.2 強間斷和弱間斷
3.2.3 卸載波
3.3 固體中的沖擊波
3.3.1 p-V Hugoniot線
3.3.2 D-u Hugoniot線
3.3.3 p-u Hugoniot線
3.4 沖擊加載試驗方法
3.4.1 分離式Hopkinson壓桿
3.4.2 數據數理
3.4.3 Hopkinson壓桿的改進
3.4.4 脆性材料中的波形整形技術
3.4.5 沖擊拉伸Hopkinson試驗裝置(SHTB)
3.4.6 沖擊扭轉的Hopkinson試驗裝置
3.4.7 輕氣炮加載試驗技術
3.4.8 一級輕氣炮
3.4.9 二級輕氣炮及三級輕氣炮
3.4.10 拉格朗日分析方法
第4章 鋼筋混凝土的動力學行為
4.1 混凝土的力學性質
4.1.1 壓縮特性
4.1.2 拉伸特性
4.1.3 應變率效應
4.2 鋼筋混凝土的力學行為
4.2.1 單軸壓縮力學性質
4.2.2 靜態(tài)加載
4.2.3 沖擊載荷
4.2.4 強沖擊載荷
4.3 沖擊壓縮下鋼筋混凝土的破壞機理
4.3.1 混凝土的破壞
4.3.2 鋼筋混凝土破壞形態(tài)分析
4.4 鋼筋混凝土梁的響應
4.4.1 靜態(tài)加載
4.4.2 沖擊載荷
4.5 鋼筋混凝土的侵徹破壞
第5章 鋼筋混凝土的本構模型
5.1 彈塑性本構模型
5.1.1 線彈性本構模型
5.1.2 塑性本構模型
5.1.3 混凝土的破壞準則
5.2 黏彈性模型
5.2.1 麥克斯韋爾模型
5.2.2 開爾文-伏格特(Kelvin-Voigt)模型
5.2.3 三元體模型
5.2.4 ZWT模型
5.3 損傷本構模型
5.3.1 連續(xù)性損傷的概念
5.3.2 彈性損傷本構模型
5.3.3 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5.4 細觀本構模型
5.4.1 Mori-Tanaka方法
5.4.2 含微裂紋相的本構模型
5.4.3 含正交三向裂紋混凝土材料本構模型
5.5 鋼筋混凝土的本構關系
5.5.1 含損傷的理想黏彈性本構方程
5.5.2 單向加筋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5.5.3 正交雙向加筋混凝土彈性模量的確定
5.5.4 微損傷
5.5.5 本構模型參數確定
5.6 鋼筋混凝土動態(tài)本構模型
5.6.1 HJC模型
5.6.2 TCK模型
5.6.3 動態(tài)損傷與失效模型
5.7 鋼筋混凝土動態(tài)破壞的數值模擬
5.7.1 數學模型及數值方法
5.7.2 計及鋼筋作用的三維歐拉與質點網格耦合算法
5.7.3 彈體侵徹無限厚混凝土靶的數值模擬
5.7.4 彈體侵徹鋼筋混凝土的數值模擬
5.7.5 炸藥在混凝土內部爆炸的數值模擬
附錄A Eshelby張量
附錄B 四階張量的Walpole表示
附錄C 含微裂紋相的本構模型中混凝土材料的柔性張量的求解過程
附錄D 四階張量的內積和張量逆的求解
附錄E 引入裂紋密度后柔性張量中各參量的表達式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