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篇首“給讀者的話”中提到的,本書編寫的初衷是希望回答讀者一個簡單的問題:什么是“印象主義”。但事實上,作者并不想,也不可能像給予這個問題一個教科書式的簡明扼要的答案?!∩l(fā)于19世紀下半葉的印象主義,最初并非一個固定的流派,也沒有統(tǒng)一的風格,眾多參與的畫家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反對官方“沙龍”的趣味。但從不被公眾接受和認可,直到今天成為西方藝術史上影響力巨大的流派,這其間發(fā)生的故事,一直為后人津津樂道。本書作者帕斯卡·博納富精心挑選了100幅印象派代表性畫作,并將其按時間順序排列,從多比尼1859年的《瓦茲河畔》開始,直至莫奈1919年的《藍色睡蓮》為止,基本涵蓋了印象派發(fā)生發(fā)展歷史上每個關鍵節(jié)點,一共24位創(chuàng)作者也幾乎涵蓋了流派核心及與此關系密切的所有重要畫家。配合畫作的文字解讀,直接選引同代人的議論而少用后人的分析。正如作者所述:“倘若我在此一再引用雷諾阿的話,或者引用莫奈和德加的話,又或者引用畢加索、塞尚、凱博特、貝爾特·莫里索等其他人的話……那是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能更好地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所顯露的藐視,他們所引起的論戰(zhàn),以及他們的對抗和默契。他們的書信、談話,以及左拉、于斯曼等作家、小說家,波德萊爾、馬拉美等詩人著作中的文章和序言,構成了印象主義清晰真實的歷史?!薄∏逦漠嬜骱兔糠嫳澈蟮墓适乱约耙晃挥忠晃恢亓考壍拇髱煟阋越o讀者帶來驚喜!作者以當時媒體(貶低者或捍衛(wèi)者)和作家的見證和反應,以畫家自身的回憶為依據,重現了印象主義這一新的繪畫方式所引起的驚嘆、懷疑、反抗和魅力。大師之所以是集大成者,是因為他們敢于走出自己的工作室,打破束縛,擁抱外面世界中美好的一切,也使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世俗生活中去,以藝術的形式為大眾服務。這些藝術家成為風景藝術大師,是因為離開了畫室去戶外創(chuàng)作;他們還投身城市大地,充當現代生活的旁觀者。他們會抓住瞬間,還原感覺??铝_和布丹開創(chuàng)了道路,之后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卡耶博特、修拉等人使我們贊嘆不已,最終,莫奈以驚人的《睡蓮》系列延展了印象派發(fā)展的高潮,伸展的拉頁也賦予了這本著作一個華麗而響亮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