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摩爾根“基因論”的發(fā)表,確立了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位,它存在于細胞的染色體上,決定著生物體的性狀。但關于基因的化學本質是什么,它通過什么方式影響生物體的遺傳性狀,仍然不清楚。揭示基因的本質及其作用方式就成了當時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分子生物學這門新學科。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fā)展是生物學中信息學派、結構學派和生化遺傳學派研究成果結合的產物,是科學史上一次成功的由學科交叉融合而引起的科學革命。發(fā)現DNA雙螺旋的故事已為人們廣為傳頌,并作為生物學史上具傳奇色彩的偉大發(fā)現而載入生命科學史冊。同樣,與日新月異的分子生物學發(fā)展相比,就急需一本既與時俱進又通俗易懂的新教材。本書共分為十三章,系統(tǒng)闡述了分子生物學基本原理、知識和技術,并反映了這一領域的新進展。內容包括遺傳物質的分子本質;基因、基因組和基因組學;DNA的生物合成、損傷、修復和突變;DNA重組;RNA的生物合成;轉錄后加工;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翻譯后加工、分揀、定向和水解;原核、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等。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yī)學等相關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使用,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