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1
一、 問題的提出和意義/1
二、 研究現狀/4
第一章 波德里亞網絡符號思想產生的背景/9
第一節(jié) 理論背景:符號理論的形成/9
第二節(jié) 現實背景:網絡符號的發(fā)展/12
第三節(jié) 小結/15
第二章 網絡符號的本質:物/16
第一節(jié) “物”理論的來源/17
一、 康德對物的觀點:概念構造對象/18
二、 胡塞爾對物的觀點:意識構造對象/19
三、 海德格爾對物的觀點:在世界之中存在/19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對“物”的創(chuàng)新:從功能性的物到符號之物/20
一、 功能性的物/21
二、 技術之物/22
三、 個性化之物/23
四、 符號之物/25
第三節(jié) 波德里亞“物”視野下的網絡符號/26
一、 強調日常生活之技術物/27
二、 強調物的非功能性/28
三、 強調物的差異性和獨特性/28
第四節(jié) 小結/29
第三章 網絡符號的發(fā)展根源:需求/30
第一節(jié) 需求理論來源/31
一、 馬斯洛需求理論/31
二、 馬克思需求觀點/32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對需求理論的創(chuàng)新:個性需求/34
第三節(jié) 波德里亞需求理論視野下的網絡符號/35
一、 主體共同現實需求的消解/36
二、 個性需求的發(fā)展終點是符號需求/37
第四節(jié) 小結/38
第四章 網絡符號的發(fā)展形式:消費/40
第一節(jié) 消費理論來源/41
一、 索緒爾符號學思想/41
二、 羅蘭·巴特符號學思想/42
三、 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43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對消費理論的創(chuàng)新:符號消費/44
第三節(jié) 波德里亞消費理論視野下的網絡符號/48
一、 消費鏈對消費者的控制進一步加強/49
二、 浪費或破壞有了延伸意義/51
第四節(jié) 小結/52
第五章 網絡符號的發(fā)展特征:仿像/54
第一節(jié) 波德里亞仿像理論來源/55
一、 仿像的詞源辨析/55
二、 柏拉圖:仿像是模仿的模仿/55
三、 尼采:仿像是普遍存在的/56
四、 德勒茲:仿像的基礎是差異/58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仿像理論/58
一、 仿像的發(fā)展序列/58
二、 象征交換原則/64
第三節(jié) 波德里亞仿像理論視野下的網絡符號/67
一、 網絡符號的仿像/67
二、 網絡符號仿像的現實反映/68
第四節(jié) 小結/70
第六章 網絡符號的發(fā)展終點:內爆/71
第一節(jié) 內爆理論的來源/72
一、 內爆詞源辨析/72
二、 麥克盧漢的內爆理論/72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的內爆理論/73
一、 超真實/73
二、 內爆/74
第三節(jié) 波德里亞內爆理論視野下的網絡符號/75
第四節(jié) 小結/77
第七章 波德里亞網絡符號思想的現實價值/78
第一節(jié) 后現代網絡技術觀概述/80
一、 海德格爾的技術觀/80
二、 鮑爾格曼的技術觀/87
三、 芬伯格的技術觀/94
四、 利奧塔的技術觀/102
第二節(jié) 波德里亞網絡符號觀評判:悲觀的技術決定論/108
一、 技術決定論的淵源/108
二、 信息技術對人的主體性的影響/112
三、 人的主體性特征喪失的趨勢/116
四、 網絡符號的異化/119
五、 波德里亞的技術決定論/121
六、 波德里亞網絡符號思想的積極意義/123
第三節(jié) 數字化社會困境的反思和突破/124
一、 網絡技術從單一到多技術融合導致的困境/125
二、 網絡技術從局部到廣泛應用導致的困境/127
三、 困境的反思:波德里亞網絡符號思想的啟發(fā)之一——網絡符號從“去中心化”到“泛化”/130
四、 困境的突破:波德里亞網絡符號思想的啟發(fā)之二——人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133
第四節(jié) 小結/136
第八章 結語/137
一、 研究結論/137
二、 問題/140
參考文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