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guī)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隨著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深入,物理學一方面帶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經典物理學奠定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基礎;近代物理學推動了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的迅速發(fā)展,繼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研究證明,學生對科學的態(tài)度因科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而變化,且變化的方向與呈現的方式有關。將來自現實生活情景中的個案研究引入物理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當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由時,使他們能分享到更多學習經歷中的樂趣,對學習更有責任感。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在“知識深度”要求方面適當降低,而在“知識廣度”要求方面體現了“廣、淺、新”的特點;在體驗、認識、運用科學方法和知識實際應用方面也有不同層次的要求。而教材受篇幅所限,不能提供更多的新發(fā)現、新技術等方面的素材。另外,由于教師和學生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試題類型、解題技巧等方面,而忽略了物理學蘊含的人類文明和智慧,所以,有些學生認為高中的物理“難學”,對學習中的問題感到苦惱和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