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彈藥的組成與分類
1.1.1 彈藥的基本組成
1.1.2 炮彈的五大元件
1.1.3 彈藥的分類
1.2 艦炮彈藥的任務與特點
1.2.1 未來海軍的作戰(zhàn)需求
1.2.2 艦炮彈藥的使命任務
1.2.3 艦炮彈藥的特點與要求
1.3 艦炮信息化彈藥
1.3.1 艦炮信息化彈藥的外部條件
1.3.2 艦炮信息化彈藥的比較優(yōu)勢
1.3.3 艦炮信息化彈藥的技術發(fā)展
第2章 彈道修正彈技術
2.1 彈道修正彈概況
2.1.1 彈道修正彈的基本概念
2.1.2 彈道修正彈的發(fā)展歷程
2.2 彈道修正彈的關鍵技術
2.2.1 外彈道探測技術
2.2.2 彈丸姿態(tài)測量技術
2.2.3 彈道解算技術
2.2.4 彈道修正控制技術
2.3 艦炮一維彈道修正彈
2.3.1 技術方案
2.3.2 氣動特性
2.3.3 修正彈道模型
2.3.4 射程擴展量
2.3.5 射程修正量
2.4 艦炮二維彈道修正彈
2.4.1 技術方案
2.4.2 彈道測量
2.4.3 姿態(tài)測量
2.4.4 基于阻力環(huán)阻尼片組合的二維彈道修正
2.4.5 基于隔轉鴨舵的二維彈道修正
第3章 遠程制導炮彈技術
3.1 遠程制導炮彈發(fā)展概況
3.1.1 激光末制導炮彈
3.1.2 “神劍”制導炮彈
3.1.3 艦炮遠程制導炮彈
3.2 系統(tǒng)工作原理
3.2.1 系統(tǒng)組成
3.2.2 工作原理
3.2.3 制導炮彈結構
3.2.4 關鍵技術分析
3.3 氣動特性
3.3.1 氣動布局類型
3.3.2 氣動外形參數(shù)
3.3.3 氣動外形優(yōu)化
3.4 制導體制
3.4.1 無控上升段
3.4.2 中制導段
3.4.3 末制導段
3.5 受力分析與彈道模型
3.5.1 等效舵面偏角轉換關系
3.5.2 作用在制導炮彈上的力和力矩
3.5.3 無控上升段飛行彈道模型
3.5.4 中制導段飛行彈道模型
3.5.5 末制導段飛行彈道模型
第4章 防空制導炮彈技術
4.1 防空制導炮彈發(fā)展概況
4.1.1 防空制導炮彈的作戰(zhàn)需求
4.1.2 76mm艦炮反導彈道修正彈
4.1.3 “斯特萊斯”近程反導武器系統(tǒng)
4.2 中口徑艦炮彈藥的制導體制
4.2.1 指令制導
4.2.2 駕束制導
4.3 艦炮指令制導炮彈
4.3.1 系統(tǒng)組成與工作流程
4.3.2 彈藥結構與作用原理
4.3.3 跟蹤與指令制導一體化
4.4 艦炮駕束制導炮彈
4.4.1 系統(tǒng)組成與工作流程
4.4.2 彈藥結構與作用原理
4.4.3 毫米波照射與接收
4.5 受力分析與飛行彈道模型
4.5.1 作用在制導炮彈上的力和力矩
4.5.2 炮彈剛體運動方程
第5章 艦載巡飛彈技術
5.1 巡飛彈發(fā)展概況
5.1.1 攻擊型巡飛彈
5.1.2 偵察型巡飛彈
5.1.3 電子戰(zhàn)型巡飛彈
5.2 艦載巡飛彈武器系統(tǒng)原理
5.2.1 主要功能
5.2.2 系統(tǒng)組成
5.2.3 關鍵技術
5.3 氣動外形與狀態(tài)轉換
5.3.1 氣動布局
5.3.2 彈翼翼型
5.3.3 彈翼結構
5.3.4 射彈巡飛狀態(tài)轉換
5.4 動力與導航控制
5.4.1 動力裝置
5.4.2 導航控制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