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富春山居行:讀翟永明
《隨黃公望游富春山》
春秋筆法與中國小說敘事學
翰林學士及其活動與中唐文學
現代中國畫與“文化自覺”:以陳師曾為例
孔子:漢代作者
“禮義之邦”考辨
陳寅恪文化歷史主義通觀
北京大學藏漢簡《反淫>簡說
藝術的靈境與哲理的沉思:對陶淵明“無弦琴”的還原闡釋
明清輯選注解中的徐庾文評
杖鼓與宋詞演唱
以詩為文:論《紅樓夢》的詩性特質
論新“三統(tǒng)”學說對北宋前期“臺諫之重”的影響
帝道的學理建構與學說形成
王時敏繪畫及“畫家正脈”說之理論根源與借鏡意義
唐代文人干謁心態(tài)分析
晚唐政局與幕府公文的新變
《漢志》與早期書籍形態(tài)之變遷
初唐類書編纂與帝王的文學觀念
《博物志》文獻問題及其原因
鐘嶸、沈約的聲律之爭及相關諸問題
慧遠佛學與山水審美觀
有待逍遙的實踐:對中古士人生存方式的考察
中古樂錄類文獻的編纂與演變
西晉“十九博士”所掌師法考:——以《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碑》為參照
柳詞地名的文學考證
讖緯敘事論略
論桐城派的現代轉型
唐開成試詩變體與文宗朝黨爭之關系
漢晉之間的青土隱逸及其文化意蘊
橫通與縱通:文學史與繪畫史交叉研究的重要突破——論袁行霈先生的陶淵明研究
附:袁行霈先生八秩大壽徵文啟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