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五義(解字 導讀 釋詞 注音)》全書一百二十回,其前身是《三俠五義》(本名《忠烈俠義傳》),由清代俞樾改為《七俠五義》。《三俠五義》,系清咸豐、同治年間說書藝人石玉昆所述。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寫了賢臣包拯的事跡;隨后的四十回,以御貓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的“貓鼠”之爭為線索,交代了“五鼠”歸附包拯的經過以及包拯與俠客們舉拔年輕清官、彈劾懲處權奸與貪官的情形;*后五十回,以顏敏巡撫襄陽為中心,由七俠引出王義剪除襄陽王黨羽、打探襄陽王陰謀的故事。該版本系古典文學閱讀無障礙本系列之一。古漢語研究方面的專家在熟讀原*的基礎上,在篇首對原*進行題解,梳理原文內容,交代了時代背景以及其中體現(xiàn)的思想的意義和影響。對原文中難字難句、典故出處進行注解,幫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掃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