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電影在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初興與散點分布 劉小磊
辛亥前后商業(yè)文藝中的現(xiàn)代性呈現(xiàn) 鐘大豐
從現(xiàn)代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20世紀30年代電影創(chuàng)作側影 鐘大豐,林黎
政治抉擇與都市文化認同:從一個角度認識戰(zhàn)后電影 鐘大豐
往事如煙憶石揮——白穆談石揮 舒曉鳴
“南國影后”的“孤島”歲月——陳云裳上海電影述評 張華
李麗華的戰(zhàn)后“明星”生涯 張華
輕歌麗影共徘徊——關于20世紀40年代中國電影女明星 張華
陸潔:早期中國電影的“多面手” 陳剛
盧根:一個“托拉斯主義者”的電影人生 陳剛
豆蔻年華:寧波影人對早期中國電影的貢獻 陳山
揭開《神女》的面紗——《神女》在1934 張華
永遠的《小城之春》 陳山
影像與現(xiàn)實的互涉——《假鳳虛凰》風波中的雙重“表演”與“誤讀” 樸文姬
華資崛起與電影在香港的初興 劉小磊
亞西亞中國活動影戲之真相 黃德泉
中國早期地方電影制作業(yè)的多元與互動特點 劉小磊
商務印書館活動影片部考略 黃德泉
家族模式與美學觀念的一次嘗試——上海影戲公司 劉小磊
新組織 舊圈子——早期中國電影圈的構成及其管理模式簡析 張華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產業(yè)研究 沈瑩
“銀星”閃閃出“明月”——老上海電影人才庫“明月社”述評 張華
有聲思維:中國早期電影的同期錄音思維 呂甍
中國高等電影教育的奠基——從金陵大學理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的電影教育實踐看中國高等電影教育的起步 楊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