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篇 戰(zhàn)前的試驗型號
一、背景
二、ARLV39
三、SOMUAS40/SAu40
四、FCMF1
五、雷諾GIR
六、潘哈德AM40P
七、本篇小結
第二篇 艱難的復興——ARL—44重型坦克
一、背景
二、研制
三、研制結構特點
四、裝備與使用情況
五、本篇小結
第三篇 重裝甲榮耀——AMX—50重型坦克
一、背景
二、AMX—M4與德式思維的死胡同
三、變革與抉擇
四、主要技術特點
五、選型與改進
六、AMX—50B與T—10的對比
七、政治困境與技術缺陷
八、主戰(zhàn)坦克與反坦克導彈的挑戰(zhàn)
九、本篇小結
第四篇 最經典的“后來者”——AMX—30主戰(zhàn)坦克
一、背景
AMX—13研制背景的鏈接
會議背景鏈接
戴高樂與“謝爾曼”鏈接
馬其諾式軍事陷阱鏈接
AMX—50補充說明
法國陷印支戰(zhàn)爭泥潭鏈接
二、“歐洲聯合坦克”——AMX—30的“原點”
“歐洲軍”計劃破產鏈接
三、“歐洲聯合坦克”的破產與AMX—30的單干
“歐洲聯合坦克”計劃破產的政治背景鏈接
四、設計理念與技術特點
五、AMX—30B的定型與結構解析
法國退出北約的原因鏈接
戴高樂訪蘇鏈接
六、燒死異端?——對AMX—30B的簡單評價
法國與北約關系鏈接
七、本篇小結
第五篇 高盧重錘——AUF—1自行榴彈炮
一、背景
二、研制動因
三、“拿來主義”的底盤
AMX—30鏈接
四、時代先進性的標桿——極具特色的火炮/炮塔系統(tǒng)
五、毀譽參半——對AUF—1155mm自行火炮系統(tǒng)的整體評價
六、生產、裝備和服役情況
七、后續(xù)改進
八、本篇小結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