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虛,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間,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zhèn)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其取法號太虛。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yè)。 弘一大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虛云大師(1840~1959):世壽一百二十歲,戒臘一百零一。為近代禪門泰斗,其主要為佛教界所做出的貢獻有恢復重興寺院,為后世禪宗復興而培養(yǎng)儲備大量的護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門下嗣祖沙門比丘較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釋一誠、釋傳印兩位大德高僧先后擔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 印光大師(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號常慚愧僧。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大師應劫而生,遍參南北叢林,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閉關閱藏數(shù)十載,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專修凈土念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