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是清末山東堂邑縣人,他的特殊事跡是“行乞辦學”。1950年10月以武訓生平事跡為內容的電影《武訓傳》上映引起“好評如潮”,同時也有對影片的批評意見。毛澤東敏銳地注意到這場爭論對于新中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意義,決定借對《武訓傳》的討論批判,進行新國家意識形態(tài)教育。毛澤東強調:“重要的不是武訓和《武訓傳》”,“主要是提高思想認識”,“對事不對人”。但這場批判運動還是發(fā)生了一些“簡單”“片面”“壓服”的現象。《武訓傳批判事件研究:從歷史語境的角度》把對《武訓傳》批判事件的研究重點,放到對特定的“歷史語境”和它的“實際構成”上,重點關注該事件發(fā)生特殊時代——“立而不確”的“新民主主義秩序”,以及當時政治領導人特定的思想認識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過“移情”到“彼時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對這個重大事件進行新的合乎邏輯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