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
中日關系的歷史分期與轉折
植根于日本文化理解的日語教育和日本學研究
第一部分 日本語言
授受獨立動詞構式的構式義和構式壓制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分析日漢語省略的分布和成因
日語使役句的意義與主觀意志性——以有情物做主語的場合為中心
『上』的語義拓展機制研究
試分析表動作重復的漢日頻度副詞——再三,再三再四,一再,再度,再再
漢語新詞日譯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以紙質媒介為中心
關于人名、稱謂的中日比較——從人名的避諱談起
第二部分 日本文學
臺灣地區(qū)日本文學譯介現(xiàn)狀研究——以社會小說為例
淺析日本大正至昭和中期“偵探小說”指稱意涵的轉變——以谷崎潤一郎的三個偵探小說集為中心
“物哀”——佐藤春夫作品的美學歸宿
泉鏡花《外科室》的儀式表現(xiàn)與空間意義
第三部分 日本社會文化
當前日本對華政策探析
“介護保險制度”:日本應對老齡化的實踐和政策選擇
論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肅”——基于日本3.11大地震以后的災區(qū)的實地調查
中國學界關于留學曰本問題研究評析
“沖繩返還”與琉球主權問題
中日摩擦的文化因素探究——以“靖國神社”所反映的文化特征分析為中心
第四部分 日語教育
河南省日語教育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從中日邦交恢復后談起
日本民俗文化課程的探索與思考
對開設日本書道鑒賞與實踐課程的設想
日語能力測試聽力的考察特點——以2010年7月N1聽力測試為例
基于“JF日語教育標準”的聽力教學自我評價
“學生主體”基礎日語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與“教師主體”的傳統(tǒng)模式相比較
理工科大學研究生公共日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北京工業(yè)大學為例
關于大學第二外語(日語)課程的思考——兼談《(新版)標準日本語初級》或需商榷之處
日語語音和文字的困難層次模式分析
以N2考試為目標的日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以廣州地區(qū)高職院校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