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冀中坳陷潛山地層結構特征
1.1 不同地層巖性特征
1.1.1 太古界下元古界特征
1.1.2 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特征
1.1.3 中生界特征
1.2 前第三系分布特征
1.2.1 中生界分布特征
1.2.2 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分布特征
2 冀中坳陷基底斷層構造特征
2.1 深層結構地球物理響應
2.1.1 深層重力場響應特征
2.1.2 深層磁場及電性響應特征
2.1.3 現今地溫場分布特征
2.2 冀中坳陷構造單元劃分
2.2.1 “東西分帶”構造特征
2.2.2 “南北分區(qū)”構造特征
2.3 基底斷層構造特征
2.3.1 斷層基本構造特征
2.3.2 斷層級別劃分
2.3.3 斷層組合特征
3 冀中坳陷潛山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
3.1 潛山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
3.1.1 潛山類型
3.1.2 潛山構造帶剖面分布規(guī)律
3.1.3 潛山構造帶平面分布規(guī)律
3.2 冀中坳陷構造演化
3.2.1 冀中坳陷區(qū)域演化特征
3.2.2 前第三紀構造演化階段
3.2.3 第三紀構造演化階段
3.3 潛山帶構造演化
3.3.1 潛山構造演化類型
3.3.2 潛山形成時間規(guī)律性
3.3.3 潛山成藏條件差異性
3.4 潛山構造特征對潛山巖溶影響
3.4.1 巖溶存在證據
3.4.2 巖溶發(fā)育模式
3.4.3 巖溶發(fā)育規(guī)律
3.4.4 多期構造運動對巖溶發(fā)育的控制
3.5 深潛山構造特征及油氣分布
3.5.1 深潛山分布規(guī)律及其內部微觀形態(tài)解析
3.5.2 深潛山油源條件
3.5.3 深潛山儲集條件
3.5.4 深潛山蓋層條件
3.5.5 深潛山油氣輸導條件
3.5.6 深潛山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的配置關系
4 冀中坳陷變換構造帶特征
4.1 冀中坳陷橫向變換構造帶劃分方案
4.2 冀中坳陷一級橫向變換帶構造特征
4.2.1 無極-深縣-衡水變換帶特征及對沉積構造的控制作用
4.2.2 徐水-安新-文安變換帶特征及對沉積構造的控制作用
4.3 冀中坳陷典型二級橫向變換帶構造特征
4.3.1 鄚州橫向變換帶構造特征
4.3.2 饒陽凹陷橫向變換帶構造特征
4.4 冀中坳陷調節(jié)構造特征
4.4.1 調節(jié)帶幾何學特征
4.4.2 調節(jié)帶運動學分析
4.4.3 調節(jié)帶對潛山的影響及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