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鋼中的非金屬夾雜物
1.1.1 夾雜物的來源和種類
1.1.2 夾雜物的分類和性質
1.2 潔凈鋼及對夾雜物的要求
1.2.1 潔凈鋼的定義
1.2.2 高品質潔凈鋼對夾雜物的要求
1.3 鋼液中夾雜物顆粒的去除
1.4 夾雜物成分和形態(tài)控制
1.4.1 夾雜物的鈣處理
1.4.2 爐渣-夾雜物-鋼液相互作用
1.5 夾雜物尺寸
1.5.1 夾雜物尺寸劃分
1.5.2 臨界尺寸
1.5.3 微小尺寸夾雜物的作用
1.6 小結
參考文獻
2 脫氧及氧化物夾雜形成——經典及多步機理
2.1 經典形核理論及其不足
2.1.1 經典形核理論概述
2.1.2 經典形核理論的不足
2.2 鋼液脫氧形核的CNT研究
2.2.1 鋁脫氧形核與過剩氧
2.2.2 鎂鋁復合脫氧形核
2.3 夾雜物的長大
2.4 二步形核機理
2.5 冶金介尺度科學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2.6 氧化物夾雜形成的TSNM機制
2.6.1 預形核的氧化鋁團簇(Al2O3)n的結構與熱力學性質
2.6.2 納米α-Al2O3的熱力學性質
2.6.3 α-Al2O3晶體的熱力學性質
2.6.4 氧化鋁形核與納米尺度長大的多步熱力學規(guī)律
2.6.5 夾雜物形成機理與過剩氧
2.7 小結
參考文獻
3 鐵基熔體中納米粒子相關研究
3.1 鋼鐵材料中納米粒子作用簡述
3.1.1 釘扎效應
3.1.2 納米形核劑的有效性
3.2 含納米粒子的添加劑在鐵液中的熔化
3.2.1 添加劑中輔料的熔化
3.2.2 納米粒子的熔化性質
3.3 熔體中納米粒子的動力學穩(wěn)定性
3.3.1 范德華引力勢能
3.3.2 雙電層斥力勢能
3.3.3 高溫鐵基熔體的結構和性質對納米粒子的作用
3.4 鐵基熔體中納米粒子的運動行為
3.4.1 理論分析
3.4.2 鐵液中納米Al2O3粒子的分散試驗
3.5 幾種納米粒子在鐵液中的化學穩(wěn)定性分析
3.5.1 Al2O3納米粒子
3.5.2 TiN納米粒子
3.5.3 TiO2納米粒子
3.5.4 VC超細粒子
3.6 鐵基熔體中外加納米粒子的實驗室研究
3.6.1 添加Al2O3納米粉
3.6.2 添加TiN超細粉
3.6.3 添加TiO2納米粉
3.6.4 添加VC超細粉
3.7 小結
參考文獻
4 鋼液外加納米級粒子研究
4.1 鋼中納米相獲得技術
4.1.1 內部析出法
4.1.2 外部加入法
4.1.3 納米粉的加入量
4.1.4 納米粉的加入方法
4.2 外加納米顆粒鋼的工業(yè)試驗
4.2.1 試驗過程及納米粉加入工藝
4.2.2 試樣分析方法
4.3 試驗鋼力學性能
4.3.1 添加Al2O3納米粉的35鋼力學性能
4.3.2 添加Al2O3納米粉的55SiMnMo鋼力學性能
4.3.3 添加TiN納米粉的55SiMnMo鋼力學性能
4.4 試驗鋼的組織觀察
4.4.1 鑄態(tài)組織
4.4.2 鍛后空冷組織
4.5 鋼中的夾雜物分析
4.5.1 35鋼中的夾雜物分析
4.5.2 55SiMnMo鋼中的夾雜物分析
4.6 納米粒子在鋼中的存在狀態(tài)
4.6.1 納米Al2O3的存在狀態(tài)
4.6.2 納米TiN的存在狀態(tài)
4.7 納米粒子對組織的作用機理
4.7.1 外加納米粒子成為鋼液結晶非均質核心能力
4.7.2 外加納米粒子在鋼熱加工過程中的作用
4.8 小結
參考文獻
5 鋼中第二相的無損傷分析
5.1 金相研究方法及其隨機性
5.2 化學溶蝕
5.3 大樣電解法
5.4 有機溶液電解法及其應用
5.4.1 有機溶液電解法基本原理與技術
5.4.2 夾雜物整體表面形貌
5.4.3 夾雜物的內部二雛形貌
5.4.4 不穩(wěn)定第二相及納米析出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