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亞哥·扎巴拉(SantiagoZabala),哲學博士,洪堡學者?,F任法布拉大學ICREA研究員,《紐約時報》評論文章撰稿人。著有《存在的遺骸》(TheRemainsofBeing)(2009),《分析哲學的詮釋學性質》(TheHermeneuticalNatureofAnalyticPhilosophy)(2008)。與吉安尼·瓦提莫(GianniVattimo)合著《詮釋學的共產主義》(HermeneuticCommunism)(2011)。編有《虛無主義和解放》(NihilismandEmancipation)(2004),《宗教的未來》(TheFutureofReligion)(2005),《柔化的哲學》(WeakeningPhilosophy)(2007),《藝術作品的真理訴求》(Art’sClaimtoTruth)(2009),《詮釋學的后果》(ConsequencesofHermeneutics)(2010,與JeffMalpas合編),《被晃動的存在:存在論與事件》(BeingShaken:OntologyandtheEvent)(2013,與MichaelMarder合編)。
吳聞儀,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中法哲學比較。參與“漢語與中國思想的特質: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語言哲學向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與文化研究所“十二五”重大項目)等課題的研究。曾在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ilosophy(美國)、《哲學分析》(上海)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譯作《大學中的“存在”:分析哲學合法化與哲學教育之爭》(圣地亞哥·扎巴拉著)刊于楊國榮主編《思想與文化》第十二期(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吳曉番,河海大學哲學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求學期間究心于張東蓀、龔自珍,2010年作《龔自珍哲學新論》,獲華東師范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發(fā)表論文10余篇,論題涉及乾嘉倫理學、清代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等。另有譯作數篇。
劉梁劍,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出版專著1部,譯著2部,發(fā)表中英文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