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門基礎1
1.1 啟動軟件2
1.2 進入初始界面2
1.3 進入工作界面2
1.4 繪圖區(qū)4
1.5 文件管理4
1.5.1 (新建)4
1.5.2 (打開)5
1.5.3 (保存)6
1.5.4 (關閉)6
1.5.5 【捕捉點】6
1.5.6 (定制)7
1.6 【用戶默認設置】10
1.7 首選項設置10
1.7.1 【對象首選項】10
1.7.2 【用戶界面首選項】11
1.7.3 (可視化首選項)12
1.7.4 (編輯背景)12
1.7.5 (柵格)13
1.8 坐標系應用13
1.8.1 工作坐標系(WCS)14
1.8.2 加工坐標系(MCS)14
1.8.3 絕對坐標系(ACS)14
1.8.4 (基準CSYS)15
1.8.5 (動態(tài))16
1.8.6 (原點)16
1.8.7 (旋轉WCS)16
1.8.8 (定向)17
1.9 圖層的使用17
1.9.1 (移動至圖層)17
1.9.2 (復制至圖層)18
1.9.3 (圖層設置)18
1.10 鼠標/鍵盤的部分使用20
1.10.1 鼠標基本操作20
1.10.2 常用快捷鍵20
1.11 基準特征21
1.11.1 (基準平面)21
1.11.2 (基準軸)26
1.12 (點)29
1.13 (點集)30
1.14 【顯示和隱藏】31
1.15 【快速拾取】32
1.16 【命令查找器】33
1.17 (移動對象)33
1.18 (變換)38
1.19 (文本)39
1.20 (對象顯示)41
1.21 (部件導航器)42
1.22 (表達式)43
1.23 【適合窗口】、【縮放】、【平移】、【旋轉】44
1.23.1 【適合窗口】44
1.23.2 【縮放】45
1.23.3 【平移】46
1.23.4 【旋轉】46
1.24 (新建截面)47
1.25 (對象的刪除與
撤銷)48
1.26 導入/導出的文件48
第2章 曲線造型49
2.1 (基本曲線)50
2.1.1 (直線)51
2.1.2 (圓弧)51
2.1.3 (圓)52
2.1.4 (圓角)52
2.1.5 (修剪)53
2.2 編輯曲線54
2.2.1 (編輯曲線參數)54
2.2.2 (修剪曲線)54
2.2.3 (分割曲線)56
2.2.4 (修剪拐角)59
2.2.5 (編輯圓角)60
2.2.6 (拉長曲線)60
2.2.7 (曲線長度)61
2.2.8 (光順樣條)62
2.3 派生的曲線63
2.3.1 (鏡像曲線)63
2.3.2 (橋接曲線)64
2.3.3 (連結曲線)65
2.3.4 (簡化曲線)66
2.3.5 (纏繞/展開曲線)66
2.3.6 (投影曲線)67
2.3.7 (組合投影)70
2.3.8 (在面上偏置曲線)71
2.3.9 (抽取曲線)73
2.3.10 (抽取虛擬曲線)74
2.3.11 (相交曲線)75
2.3.12 (截面曲線)75
2.3.13 (等參數曲線)77
2.4 【插入曲線】78
2.4.1 (螺旋線)78
2.4.2 (藝術樣條)81
2.4.3 (拋物線)83
2.4.4 (雙曲線)84
2.4.5 (一般二次曲線)84
2.4.6 (規(guī)律曲線)85
2.5 (直線和圓弧)工具條86
第3章草 圖88
3.1 創(chuàng)建草圖89
3.1.1 草圖工作平面89
3.1.2 新建草圖名91
3.1.3 (完成草圖)91
3.2 繪制草圖曲線92
3.2.1 (直線)92
3.2.2 (圓?。?3
3.2.3 (輪廓)93
3.2.4 (圓)94
3.2.5 (橢圓)95
3.2.6 (多邊形)96
3.2.7 (矩形)97
3.2.8 (樣條)98
3.3 【處方曲線】100
3.3.1 (相交曲線)100
3.3.2 (投影曲線)100
3.4 來自曲線集的曲線101
3.4.1 (偏置曲線)101
3.4.2 (派生直線)103
3.4.3 (鏡像曲線)104
3.4.4 (陣列曲線)104
3.4.5 (添加現有曲線)107
3.5 草圖編輯107
3.5.1 (定向視圖到
模型)107
3.5.2 (定向視圖到
草圖)108
3.5.3 (重新附著
草圖)108
3.5.4 (快速修剪)109
3.5.5 (快速延伸)110
3.5.6 (制作拐角)111
3.5.7 (倒斜角)111
3.5.8 (圓角)112
3.6 【定位尺寸】113
3.6.1 (創(chuàng)建定位
尺寸)113
3.6.2 (編輯定位
尺寸)114
3.6.3 (刪除定位
尺寸)114
3.6.4 (重新定義)115
3.7 草圖約束115
3.7.1 【尺寸約束】115
3.7.2 (快速尺寸)116
3.7.3 (幾何約束)117
3.7.4 (自動約束)120
3.7.5 (顯示/移除
約束)121
3.7.6 (轉換至/自參考
對象)122
3.7.7 (備選解)123
第4章 特征建模與編輯124
4.1 基本特征125
4.1.1 (長方體)125
4.1.2 (圓柱體)127
4.1.3 (圓錐)129
4.1.4 (球)132
4.2 組合體133
4.2.1 (求和)134
4.2.2 (求差)134
4.2.3 (求交)135
4.2.4 (凸起片體)136
4.2.5 (縫合)136
4.2.6 (補片)138
4.2.7 (連結面)138
4.3 【偏置/縮放】139
4.3.1 (偏置面)139
4.3.2 (偏置曲面)140
4.3.3 (抽殼)141
4.3.4 (縮放體)143
4.3.5 (加厚)145
4.3.6 (片體到實體
助理)146
4.3.7 (可變偏置)147
4.3.8 (大致偏置)148
4.4 設計特征150
4.4.1 (孔)150
4.4.2 (凸臺)155
4.4.3 (腔體)156
4.4.4 (偏置凸起)160
4.4.5 (螺紋)160
4.4.6 (鍵槽)162
4.4.7 (槽)165
4.4.8 (三角形
加強筋)167
4.4.9 (拉伸)168
4.4.10 (旋轉)172
4.5 細節(jié)特征174
4.5.1 (橋接)174
4.5.2 (軟倒圓)175
4.5.3 (邊倒圓)176
4.5.4 (倒斜角)179
4.5.5 (面倒圓)181
4.5.6 (樣式圓角)183
4.5.7 (拔模)186
4.6 【修剪】190
4.6.1 (拆分體)190
4.6.2 (修剪體)191
4.6.3 (分割面)192
4.6.4 (修剪片體)192
4.6.5 (刪除邊)193
4.6.6 (取消修剪)194
4.6.7 (刪除體)194
4.7 【關聯復制】195
4.7.1 (抽取幾何體)195
4.7.2 (鏡像幾何體)196
4.7.3 (鏡像特征)197
4.7.4 (陣列面)198
4.8 同步建模200
4.8.1 (設為共面)200
4.8.2 (設為共軸)200
4.8.3 (設為相切)201
4.8.4 (設為對稱)201
4.8.5 (設為平行)202
4.8.6 (設為垂直)203
4.8.7 (設為偏置)203
4.8.8 (偏置區(qū)域)204
4.8.9 (替換面)204
4.9 編輯特征205
4.9.1 (移除參數)205
4.9.2 (移動特征)205
4.9.3 (指派實體密度)206
4.9.4 (抑制特征)206
4.9.5 (取消抑制)207
第5章 曲面建模208
5.1 (剖切曲面)209
5.1.1 (二次曲線-
肩線-按頂線)209
5.1.2 (二次曲線-肩線-按曲線)210
5.1.3 (二次曲線-肩線-按面)210
5.1.4 (二次曲線-Rho-按頂線)211
5.1.5 (二次曲線-Rho-
按曲線)212
5.1.6 (二次曲線-Rho-
按面)212
5.1.7 (二次曲線-高亮
顯示-按頂線)213
5.1.8 (二次曲線-高亮
顯示-按曲線)214
5.1.9 (二次曲線-高亮
顯示-按面)214
5.1.10 (二次曲線-四點
斜率)215
5.1.11 (二次曲線-
五點)216
5.1.12 (圓形-三點)216
5.1.13 (圓形-兩點-
半徑)217
5.1.14 (圓形-兩點-
斜率)217
5.1.15 (圓形-半徑/角度/圓弧)218
5.1.16 (圓形-中心
半徑)218
5.1.17 (圓形-相切
半徑)219
5.1.18 (三次曲線-
兩個斜率)219
5.1.19 (三次曲線-圓角
橋接)220
5.1.20 (線性)221
5.2 【網格曲面】221
5.2.1 (直紋)221
5.2.2 (通過曲線組)224
5.2.3 (通過曲線網格)225
5.2.4 (N邊曲面)228
5.3 掃掠231
5.3.1 (沿引導線掃掠)231
5.3.2 (變化掃掠)232
5.3.3 (掃掠)234
5.3.4 (管道)237
5.4 曲線構面238
5.4.1 (曲線成片體)238
5.4.2 (有界平面)239
5.5 由點構面240
5.5.1 (通過點)240
5.5.2 (從極點)242
5.5.3 (四點曲面)243
5.6 【編輯曲面】243
5.6.1 (擴大)243
5.6.2 (替換邊)245
5.6.3 (等參數修剪/
分割)246
第6章 裝配造型設計248
6.1 裝配的概念249
6.2 顯示裝配模塊249
6.3 (添加組件)249
6.4 (鏡像裝配)251
6.5 (顯示自由度)251
6.6 (裝配約束)252
6.7 (移動組件)255
6.8 【引用集】255
6.9 裝配爆炸圖256
6.9.1 (新建爆炸圖)256
6.9.2 (顯示爆炸圖)257
6.9.3 (編輯爆炸圖)257
6.9.4 (自動爆炸
組件)258
6.9.5 (取消爆炸
組件)259
6.9.6 (刪除爆炸圖)259
6.10 【關聯控制】260
6.10.1 (隱藏視圖中的
組件)260
6.10.2 (顯示視圖中的
組件)260
6.10.3 (追蹤線)261
6.11 定義可變形部件261
6.12 【變形組件】263
第7章 工程圖設計265
7.1 (制圖)266
7.1.1 (新建圖紙頁)266
7.1.2 (打開圖紙頁)268
7.1.3 (刪除圖紙)268
7.1.4 (編輯圖紙頁)269
7.1.5 (制圖首選項)269
7.1.6 邊界的隱藏270
7.1.7 (視圖首選項)270
7.1.8 圖紙部件的設置271
7.2 建立視圖272
7.2.1 (基本視圖)272
7.2.2 (投影視圖)273
7.2.3 (局部放大圖)274
7.2.4 (剖視圖)276
7.2.5 【階梯剖視圖】277
7.2.6 (半剖視圖)278
7.2.7 (旋轉剖視圖)279
7.2.8 (展開的點到點剖
視圖)280
7.2.9 (折疊剖視圖)282
7.2.10 (局部剖視圖)282
7.2.11 (斷開視圖)284
7.3 編輯視圖284
7.3.1 (視圖相關編輯)284
7.3.2 (視圖邊界)286
7.3.3 (視圖對齊)287
7.4 工程圖標注288
7.4.1 標注尺寸的種類288
7.4.2 創(chuàng)建尺寸示例289
7.4.3 避免重復的尺寸293
7.5 (編輯文本)293
7.5.1 【文本】293
7.5.2 【文本編輯器】293
7.6 (設置)295
7.7 (注釋)297
7.7.1 文本注釋298
7.7.2 制圖符號標注298
7.7.3 形位公差299
7.7.4 (符號標注)299
7.7.5 (基準特征
符號)300
7.7.6 (特征控制框)301
7.8 (用戶定義符號)305
7.9 中心線305
7.10 表格注釋307
7.11 (使用電子表格
編輯)308
7.12 (合并/取消合并
單元格)308
7.13 (圖像)308
7.14 (打?。?09
第8章 表面粗糙度310
8.1 (表面粗糙度符號)311
8.1.1 表面粗糙度加工符號311
8.1.2 表面粗糙度參數312
8.1.3 加工紋理方向符號312
8.1.4 表面粗糙度參數標注313
8.1.5 表面粗糙度數值
的選用314
8.2 (焊接符號)314
8.2.1 焊接形狀與符號表示
方法314
8.2.2 焊接符號標注中的
指引線316
8.2.3 焊接圖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