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理論是西方建筑學的基本理論,它從建筑的物質性出發(fā)討論結構、建造和形式表達藝術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建構在西方學界重新成為理論熱點在于它對后現(xiàn)代建筑的圖像性所具有的深刻批判性。中國建筑界自90年代末對建構理論開始引介,其主要影響在于使中國建筑從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論爭轉向對建筑的本體以及基本建造問題的關注。關于建構的討論與研究也逐漸成為針對中國當代建筑問題的強心劑,影響力遠勝于其他理論。然而,建構理論在中國的系統(tǒng)翻譯和深入討論還十分不足?!督嬂碚撆c當代中國》立足于探索建構理論對中國建筑理論思想建設和建筑設計文化的意義,邀請中國的學者和建筑師對建構理論的翻譯、建構理論在中國的接受和轉化、建構在中國的具體實踐等方面進行總結和探討。編者以2011年底在上海舉辦的“建造詩學:建構理論的翻譯與擴展討論”國際研討會的學術成果為基礎,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瑞士和日本的著名建構學者提交了建構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還將建構理論的討論延伸至西方建筑界最前沿的數字化建造領域。《建構理論與當代中國》的研究成果和討論內容無疑具有國際視野和較高的國際學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