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黑奴史考特的判決引發(fā)了南北戰(zhàn)爭。1896年之前,繼華人鐵路建工丁方越無身份證明被判遣返原國后,洗衣店老板李益世挑戰(zhàn)種族主義者成功。但同一年,擁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統(tǒng)的鞋匠普萊西挑戰(zhàn)黑白分隔“分而平等”卻未果,直至1954年,“分而平等”被幾位小學生的貧窮父母成功推翻。禁止地方警察非法闖入民宅搜索扣押證據的判例,平反了一位收藏黃色書刊的單身女子。保護言論自由最有力的意見,起源于檢警拘捕囚禁五位散發(fā)反戰(zhàn)傳單的年輕人。一位18歲青年的橫死,使得最高法院禁止全國警察在追捕人犯時從背后開槍。導致總統(tǒng)辭職(水門事件)的判決,由一位大樓的保安隊員開始。凡此種種,沒有這些關于平等權的判例,今日的美國,不會是我們所熟悉的“人生而平等”的國度?!”緯髡咭陨朴谡f故事的文筆,在憲法弘大架構中,傾聽美國小人物們的呼喊,這些故事上演的不是個人的榮辱利益,而是一個國家,本著憲法精神,逐漸走向真正民主的歷程,而這個歷程,不單單屬于美國,同時,也屬于所有參閱美國憲法立憲的國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