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在北大偷學四年,耳濡目染了北大諸多名師的學問風采和道德文章。在學問上,這些老師是作者的恩師;在精神上,是兄弟;在思想上,作者卻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冷眼旁觀。因為是恩師,所以作者以感恩的心態(tài)、動人的文筆寫出這些老師的音容笑貌。因為是兄弟,所以作者說:“我一直想做一件事情,就是給散落在民間里的精神兄弟做個精神檔案?!币驗槭蔷滞馊?,所以作者能以真正的文學批評家的身份作冷眼旁觀。所以,本書稿是熔學問、思想和精神于一爐的大學術隨筆?!秵柕辣贝螅河谥龠_的新思考與批判》55萬字,記錄了作者2007年到2011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哲學系和宗教學系聽課的情形,對于北大教授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術水平進行了個體化的生命觀照,結合作者在S城的生活體驗和精神創(chuàng)痛,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