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學
亞當的童年:愛任紐人性論的當代意義
“因行稱義”“因信稱義”與“因德稱義”
新時代的新宗教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
——從宗教與哲學視角看董仲舒天人關系思想
語言、情感與生存
——宗教哲學的方法論問題
海德格爾、佛教與深層生態(tài)學
經典詮釋
《莊子》的儒學批判和理解
明、知、識、執(zhí)
——論傳統(tǒng)漢語哲學的知識構成與心性工夫
涂爾干論家庭的神圣性
——從對亂倫禁忌的研究談起
言為心“身”:安都經學宗師狄奧多若的本體論類比與
“身”的玄義探析
論“自然”作為倫理原則的依據
《莊子·天下篇》“內圣外王”本意發(fā)微
思想視野
論國家與宗教
向死而生與生生不息
——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生存論結構
自由與權利
——以嚴復為中心
鄰人
天主教現代主義神學的演化
宗教研究
儒家人文主義與宗教
唯識學對我執(zhí)之遮破
——以《成唯識論》及《成唯識論述記》為中心
宗教視野中的民間儒教
——以明清徽州釋奠朱子為例
末劫收圓:晚清青蓮教的瑤池信仰與其苦難道學
公民宗教:儒教之歷史解讀與現實展開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