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按摩基礎知識
一、按摩療法的源流
二、按摩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功效
(一)作用原理
(二)功效
三、按摩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和禁用部位
四、常用穴位的功效與主治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三)任脈
(十四)督脈
(十五)經外奇穴
五、患者體位與取穴方法
(一)患者體位
(二)取穴方法
第二章 基本技能篇
一、按摩的基本手法
(一)擺動類手法
(二)摩擦類手法
(三)振顫類手法
(四)擠壓類手法
(五)叩擊類手法
(六)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
(七)復合類手法
二、各部位保健按摩手法
(一)頭部按摩
(二)頸部按摩
(三)胸部按摩
(四)腹部按摩
(五)腰背部按摩
(六)下肢前側按摩
(七)下肢后側按摩
(八)上肢部按摩
三、小兒推拿
(一)小兒推拿適應癥與禁忌證
(二)小兒推拿常用介質
(三)小兒推拿特點
(四)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五)小兒推拿常用穴位
第三章 疾病治療篇
一、內科疾病
(一)感冒
(二)頭痛
(三)支氣管炎
(四)眩暈
(五)高血壓
(六)中暑
(七)高熱
(八)腦卒中
(九)胃脘痛
(十)胃下垂
(十一)膈肌痙攣(呃逆)
(十二)腹痛
(十三)慢性肝炎(脅痛)
(十四)冠心病
(十五)糖尿病
(十六)失眠
(十七)遺精
(十八)早泄
(十九)便秘
(二十)尿潴留
二、兒科疾病
(一)小兒哮喘
(二)小兒腹瀉
(三)小兒積滯
(四)小兒腹痛
(五)流行性腮腺炎
(六)小兒遺尿
(七)小兒夜啼
(八)小兒驚風
(九)小兒麻痹后遺癥
(十)小兒肌性斜頸
(十一)小兒嘔吐
(十二)小兒厭食
(十三)小兒感冒
(十四)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
三、婦科疾病
(一)月經不調
(二)痛經
(三)崩漏
(四)盆腔炎
(五)子宮脫垂
(六)乳癰
(七)閉經
(八)圍絕經期綜合征
(九)帶下病
(十)產后缺乳
(十一)產后腹痛
(十二)經行頭痛
(十三)經行身痛
四、外科疾病
(一)頸椎病
(二)腰椎間盤突出癥
(三)肩關節(jié)周圍炎
(四)腕關節(jié)扭傷
(五)踝關節(jié)扭傷
(六)顳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
(七)腓腸肌痙攣
(八)腰痛
(九)腱鞘炎
(十)落枕
(十一)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
(十二)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十三)肋問神經痛
(十四)臀上皮神經損傷
(十五)岔氣
五、五官科疾病
(一)近視
(二)斜視
(三)鼻炎
(四)耳鳴
(五)耳聾
(六)牙痛
(七)咽喉痛
(八)面神經麻痹
(九)面肌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