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一位個性不凡的政治家,是明萬歷年間厲行改革而彪炳史冊的傳奇人物。他登上首輔之位后,理政十年:整治吏治,刷新頹風;整治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拯朱明王朝將傾之廈,使萬歷時期成為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在風云際會中張居正思想深邃,剛毅深沉,多謀善斷,聲勢顯赫,無與倫比。然而,從寒微中奮起的他一朝大權在握,卻又獨斷專行,偏信阿諛奉承,引得附勢者趨之若騖。權勢欲促使他步入人生高峰,也引發(fā)身后禍起蕭墻。隆葬歸天之際,即是他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產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作為一名政治家,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卓有成效的人,可是作為一個人他卻是一個失敗者。“生前顯耀,死后悲涼”這八個字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他生前死后毀譽之懸殊,除了他個人的原因之外,也可見政治險惡、世態(tài)炎涼。張居正的悲劇命運,客觀地揭示了悲劇產生的歷史背景與人物的性格缺陷,為今天的讀者反思歷史,提供了形象的文學讀本。本書是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共有四卷——木蘭歌、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一百四十余萬字。小說出版后,得到廣泛的贊譽,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