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戲劇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于羅斯托夫州塔甘羅格市。但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xù)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1884年畢業(yè)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y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yǎng)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齊名,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耿濟之(1899~1947),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以及俄羅斯文學研究專家,五四愛國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文學研究會的發(fā)起人。他的一生雖然只有短短的50年,卻翻譯了世界上28八位著名文學家的90多部名著,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短篇著作,共七八百萬字。尤其是在翻譯俄羅斯文學著作方面,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與鄭振鐸一起,最早從俄文直接翻譯了《國際歌》,并與瞿秋白合譯了《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集》。被稱為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耿勉之(生卒不詳),耿濟之的弟弟,也是俄語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