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所以明歷代之興替,家乘所以存世系之淵源,邑志所以征一邦之文獻,熠示來茲,其揆一也?!短扉L縣志》散佚已久,自愛新覺羅氏人關以迄鼎革,幾三百年未加修輯。惟清嘉慶時縣教諭張公宗泰慨舊志之殘缺,懼文獻之無征,乃拾遺鰲訂,數(shù)歷暑寒,惜未竣而改官他邑,僅草成《山川》、《人物》數(shù)篇,以系私纂,故名日《備稿》。內缺《風俗》、《食貨》兩門,雖云未臻完備,而所以資后人者,厥功亦有多焉。百余年來,幾經燹劫,其稿猶存,竟為目今本邑纂志之藍本。主其事者為邑明經劉君增齡,劉系予同學,品端學粹,為同輩敬。居常以邑乘未修為念,以故任職以來,廣征博引,就《備稿》缺者補之,謬者正之。其明年,俊奉命移宰是邦,欣逢纂事告竣,將以付槧,征序于予,予曷敢以不文辭?為弁數(shù)言,以志樂觀厥成云。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天長縣縣長陶俊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