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之術,古已有之。武丁見了傅說,認為是王佐之才,破格錄用。周文王聽說姜尚在渭水釣魚,就前去拜訪,見面后即乘同一輛車子回去。姜尚被拜為太師,后來輔佐武王滅掉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觀人的作用在于知人,知人才能用人。而對于敵方,了解對方的長處和弱點,也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即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到了后世,觀人術已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甚至被蒙上了某些神秘色彩。如相士的出現(xiàn)就是這樣的結果。他們不但通過對對象的相貌、神情和骨骼的觀察,可以看出他的氣質、性格和秉性,而且能夠看出他未來的發(fā)展,是富貴還是窘迫。唐朝的袁天罡善于相人,曾被唐太宗召見,太宗對他說,古代蜀地有個叫嚴君平的,長于占卜,你比他如何?袁天罡說,其人生不逢時,我遇到了圣君,因此要勝過他。袁天罡見到竇軌,當時竇軌頗為困頓,袁為他相面,然后說,你從前額到發(fā)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后的玉枕處,下巴渾圓寬大,十年之內,定會富貴,成為朝廷的賢臣良將。袁天罡還說,你的右側下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應當以梁、益二州為分界線,樹立顯赫的功名。張同藏與袁天罡齊名。當時河東裴某已經五十三歲了,在禁衛(wèi)軍中擔任三衛(wèi)的官職。他遇到張同藏,張同藏說他一定會富貴,并說他在二十五天內便能當上三品官。二十一天過去,這天正趕上太宗皇帝哮喘病發(fā)作,請來良醫(yī),進服妙藥,都不見效。太宗皇帝頒下詔書,三衛(wèi)以上,朝官以下,都可以進獻醫(yī)治此病的藥方。裴某進獻一劑藥方,太宗服下見效,特賜裴某三品正員京官,官拜鴻臚卿,后來竟升至刺史。君子和而不群。所謂和,就是指對人際關系處理得和諧得體。如今,人際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識人是為了知人用人,無論從政還是經商,人們都希望更多地了解和把握對方。對于這些人來說,適當地讀一些觀人識人的著作,應該是很有益處的。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選取《人物志》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加以翻譯,附以事典,并予以評述,這樣有助于讀者進行研讀和探究,從輕松的閱讀中得到更深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