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包涵的不是單純的“英格蘭”的概念,雖然身為一個老牌“帝國”,但和許多民族國家一樣,不列顛也是一個由一些各有獨立主張的國家組成的不和諧的共同體,同樣存在不公、失業(yè)、無家可歸等等社會問題。這十八篇風格各異的作品的組合,正構成了一幅“現(xiàn)代英國的風景圖”,力圖真實地書寫這片土地上的不同故事,探究英國的本質以及地域、家園對于人的特殊意義。作為一個匯編作品集,本書既有講究故事形式的大衛(wèi)?米切爾《一月出生的人》,閃耀著近乎怪誕的智慧之光;也有遵循傳統(tǒng)敘述模式的珍妮特?溫特森,講述了古老的獵戶座與宙斯的故事,仿佛是一個酒吧中的長長奇談。既有石黑一雄的電影劇本《美食家》,首次以文字形式刊登出來,用如絲綢般流暢的語言講述了一個不可靠的鬼魅故事;又有牛津畢業(yè)的成功人士杰夫?戴爾以紀實性的視角與文字創(chuàng)作的《在屋頂上》,描述了在撒切爾夫人時代,他大學畢業(yè)后如何遠離常規(guī)的英國社會,依靠失業(yè)救濟金生活的經歷。既有哲學上的“家園”問題的思考,如巴基斯坦裔作家哈尼夫?庫雷西去了英格蘭最具有巴基斯坦特色的地反,反思他在那里親眼所見的殘酷現(xiàn)實,生于巴巴多斯的安德里亞?斯圖爾特在《血流成糖》中反思英國對她祖國殖民的遺產,今天她身為一個黑人女性住在英國又意味著什么;又有關于非理性“自我”的隱秘、欲望的坦然描述,像喬?鄧索恩《關于我最近一段羅曼司的批評意見》及薩拉?沃特斯《海倫和朱莉婭》,平靜的表面下是內心驚心動魄的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