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儀軌》為韓永愚教授13年間對儀軌研究的集大成。自1992年起連續(xù)四年任職奎章閣館長時,作者全力致力于儀軌的展示與影印本的出刊上,并出版了儀軌方面的研究書籍,從而使儀軌一度成為社會話題的焦點。此后,作者帶領后學者們一起對奎章閣所藏儀軌展開了解題與整理工作,并主導了龐大的儀軌書籍的出版項目。經過長期的準備工作及書志調查,作者網羅了太祖時期至日帝統(tǒng)治時代,即整個朝鮮王朝時代所編纂的600余種的儀軌,通過對儀軌與實錄一一進行查閱,最終完成了對儀軌編纂過程與國家儀式特征的綜合性整理。儀軌里面所記錄的為國家儀式的核心部分——吉禮、嘉禮、賓禮、兇禮和軍禮。作者按照時代順序,分別考察了這些儀式何時舉行、如何舉行、該儀式被編纂成何種儀軌、儀軌的書志內容如何、目前何地藏有何種儀軌等內容。所以,本書并非是對儀軌書志的單純性研究,它反映了國家儀式活動的變動趨勢及其特征,并闡明了儀軌的政治意義,朝鮮王朝時代的政治史借此再次得以照明。眾所周知,儀軌為朝鮮王朝寶貴的記錄文化的精髓,儀軌不但將儀式活動的進行過程按照日期順序詳細地記錄了下來,它的記錄內容還包括參與儀式的人員名單及微不足道的匠人名字,以及儀式活動所花的費用與材料等,對儀式活動的詳細記錄是儀軌的一個價值所在。另外,儀式上所使用的重要道具與重要的儀式場面均用天然色彩繪制出來,體現(xiàn)了強烈的視覺感和現(xiàn)場感,這使儀軌具有了更為獨特的價值意義。特別是王室的婚禮(嘉禮)、國葬、已逝之王與王妃的神主供奉到宗廟里的升袱太廟、為給王和王妃上尊號而將玉冊和金寶送到宮中的行進隊列、宮中宴席的場面及國王出行地方等被均繪制成“班次圖”,“班次圖”不僅畫面華麗,而且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儀式活動的現(xiàn)場感,從這點上來看,記錄畫可謂是價值不淺。另外,儀軌中所記錄的信息涉及政治、經濟、建筑、美術、科學、語言、服飾、飲食等眾多領域,為這些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資料。同時,儀軌也為消失的宮中文化的恢復與再現(xiàn)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目前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正在得到復原,儀軌對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關儀軌的研究書籍或大眾書籍其間雖然出刊了很多,但像《朝鮮王朝儀軌》那樣網羅儀軌的全部,從學術的角度對其進行綜合性整理還是首次。作為一本參考書籍,該書能為想進一步研究儀軌的學者們或從事復原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提供珍貴的信息,因而其必將獲得更多的厚愛。另外,本書不僅匯總了國內和流失國外的儀軌目錄,也記錄了其收藏處和書志內容,而且哪部儀軌已被刊行或已被翻譯均作了標識,從而也為讀者解了惑。透過這部《朝鮮王朝儀軌》,我們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朝鮮王朝的禮儀規(guī)范,可以進一步明確韓中兩國自古以來的緊密關系。換言之,本書將有助于我們尋回那些遺失的歷史點滴。另外,本書對于提高國家政治的透明度,維系凝聚天下民心也具有鏡鑒作用。從這一點上說,本書的翻譯工作可謂是意義深遠而重大。作為譯者,我們感到萬分榮幸。吸收、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的禮儀文化是我們的使命,衷心企盼禮儀之花再次開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開在你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