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

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

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

定 價:¥30.00

作 者: 梁冰,肖利萍 著
出版社: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環(huán)境污染及其防治

ISBN: 9787538174557 出版時間: 201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39 字數:  

內容簡介

  梁冰、肖利萍編著的《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深入探討了煤矸石溶解釋放污染組分的內在機制和淋溶液污染組分對地下水系統(tǒng)污染的機理、規(guī)律和數值預測。該成果不僅對于揭示煤矸石山對土壤—地下水系統(tǒng)污染的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意義,而且對于礦區(qū)土壤—地下水系統(tǒng)污染的預測、預報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為更科學、更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治理由礦區(qū)煤矸石排放導致的地下水系統(tǒng)污染問題提供科學基礎和決策依據。本書的出版必將有助于我國煤礦區(qū)地下水污染防治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暫缺《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數值預測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1.2.1 煤矸石對土壤一地下水系統(tǒng)污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2 煤矸石淋溶液污染組分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運移機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3 煤矸石淋溶液污染組分運移數學模型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2.4 存在的問題
2 煤矸石的組成特性及其風化淋溶的環(huán)境效應
2.1 煤矸石的組成特征
2.1.1 煤矸石的成因
2.1.2 煤矸石的礦物組成
2.1.3 煤矸石的化學組成
2.2 礦物巖石的風化淋溶作用
2.3 煤矸石風化物的理化和生物性狀
2.4 煤矸石山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5 本章小結
3 煤矸石—水相瓦作用污染組分的溶解釋放
3.1 研究區(qū)域煤矸石山堆積現狀
3.2 煤矸石試驗樣品采集及化學成分的分析
3.2.1 試驗樣品采集
3.2.2 化學成分分析
3.3 靜態(tài)淋溶作用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特性的試驗研究
3.3.1 靜態(tài)淋溶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
3.3.2 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特性
3.3.3 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的內在機制
3.4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的影響因素
3.4.1 固液比的影響
3.4.2 酸度的影響
3.4.3 粒度大小的影響
3.4.4 攪動的影響
3.5 動態(tài)淋溶作用污染組分溶解釋放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
3.5.1 動態(tài)淋溶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
3.5.2 動態(tài)淋溶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的試驗研究結果
3.5.3 動態(tài)淋溶污染組分溶解釋放規(guī)律
3.6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主要污染組分溶解釋放的多相反應動力學機理
3.7 本章小結
4 煤矸石山周邊地區(qū)土壤—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來源分析
4.1 煤矸石山周邊地區(qū)土壤—地下水水質監(jiān)測
4.2 研究區(qū)土壤—地下水主要污染特征及其污染來源分析
4.2.1 地下水化學成分特征
4.2.2 地下水組分的空間分布特征
4.2.3 地下水組分濃度的時間變化特征
4.2.4 土壤主要污染特征
4.3 研究區(qū)地下水污染現狀評價
4.3.1 地下水背景值和污染起始對照值
4.3.2 地下水水質污染現狀單項評價
4.3.3 地下水污染現狀綜合評價
4.3.4 地下水中主要污染因子的排序
4.4 研究區(qū)地下水水質評價
4.5 研究區(qū)地下水最大的污染來源——煤矸石山
4.6 本章小結
5 地下水污染及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運移轉化的基本理論
5.1 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概念
5.1.1 地下水污染的含義
5.1.2 地下水污染源特征
5.1.3 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5.1.4 地下水污染的特征與途徑
5.2 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運移轉化的基本理論
5.2.1 多孔介質
5.2.2 溶質對流
5.2.3 水動力彌散
5.2.4 去除作用
5.3 本章小結
6 煤矸石淋溶液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多組分運移機理和規(guī)律
6.1 概述
6.2 煤矸石淋溶液對地下水污染的特點
6.3 室內土柱動態(tài)模擬試驗
6.3.1 土柱動態(tài)模擬試驗裝置
6.3.2 土壤樣品采集與分析
6.3.3 土壤介質滲透系數的測定
6.4 淋溶液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多組分運移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
6.4.1 土壤介質水動力彌散系數及彌散度的測定
6.4.2 淋溶液多組分運移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
6.5 淋溶液多組分的運移機理
6.6 運移模型參數的確定
6.6.1 吸附分配系數的確定
6.6.2 遲滯因子的確定
6.7 本章小結
7 煤矸石淋溶液在土壤一地下水系統(tǒng)中多組分運移的動力學耦合數學模型及其數值解法
7.1 淋溶液多組分運移動力學耦合數學模型的建立
7.1.1 三維地下水滲流場控制方程
7.1.2 三維污染物運移方程
7.1.3 控制方程定解條件
7.2 淋溶液多組分運移動力學耦合數學模型的數值解法
7.2.1 三維滲流場的數值求解
7.2.2 三維污染物溶質運移模型的數值求解
7.3 本章小結
8 煤矸石淋溶液在地下水系統(tǒng)中多組分運移規(guī)律的數值預測
8.1 研究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概況及水文地質條件
8.1.1 自然環(huán)境概況
8.1.2 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
8.2 地下水的預測區(qū)域和預測參數
8.3 地下水流動的主要預測結果
8.4 淋溶液多組分運移規(guī)律的數值預測
8.5 淋溶液多組分運移規(guī)律的數值預測的驗證
8.6 本章小結
9 防治煤矸石山對地下水體污染的措施
9.1 減少煤矸石山數量和體積
9.2 防治煤矸石山對地下水體污染的措施
9.2.1 加強政府行政管理力度
9.2.2 煤矸石山的堆積措施
9.2.3 煤矸石山的治理
9.3 煤矸石山淋溶液的集中處理
9.3.1 人工濕地處理法
9.3.2 物理化學處理法
9.4 污染含水層的治理
10 結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