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骨質疏松癥正日益成為健康的一大威脅,又加之亞洲人常常對這種病不夠重視,缺乏有效治療,因此其危害性尤為突出?!秶H骨質疏松基金會亞洲審計報告》顯示,在過去的30年中,大多數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發(fā)生率增加2~3倍,中國香港地區(qū)增加3倍,而在新加坡竟高達5倍!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病癥將出現在亞洲。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有10%~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患病1年內死亡。這無疑將給地區(qū)人口造成嚴重影響。骨質疏松癥除了會導致嚴重的身體傷害外,還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事實上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已作出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因骨質疏松癥產生的花費將高達1315億美元。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在骨質疏松的診治上對醫(yī)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物質文化的豐富,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對生活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看病就診過程中希望問個為什么,知其然還想知其所以然。怎樣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是醫(yī)師和患者都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