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導論
第一節(jié) 詮釋與詮釋學
第二節(jié) 詮釋學核心要素:歷史性、語言性、詮釋學循環(huán)
一、文本的歷史性與詮釋者的歷史性
二、文本的語言性與詮釋者的語言性
三、詮釋的循環(huán)性:文本、詮釋與詮釋者
第三節(jié) 魏晉玄學與詮釋學
第一章 三玄、玄學與詮釋
第一節(jié) 三玄與玄學
第二節(jié) 詮釋學視域下三玄的特征
一、趨時之《周易》
二、守護存在:《老子》
三、面向本真生活世界:《莊子》
第二章 魏晉經典詮釋方式的探索者:何晏
第一節(jié) 漢代經典詮釋方式
第二節(jié) 魏晉經典詮釋方式對漢代經典詮釋方式的繼承與超越
第三節(jié) 《論語集解》中的經典詮釋方法及視域特征
第四節(jié) 《道德論》和《無名論》中所蘊含的經典詮釋方法
第五節(jié) 何晏“天人之際”追求中的經典詮釋思想
第三章 魏晉經典詮釋方式的確立者:王弼
第一節(jié) 王弼的經典詮釋方法:“以注合經”與“言意之辯”
第二節(jié) 王弼經典詮釋思想向本體論層面的提升
一、王弼思想中的天人之際:有無與本末
二、王弼“得意忘言”中的本體論語言觀
第三節(jié) 王弼經典詮釋思想中的應用因素
一、《老子注》中的政治向度
二、《周易注》中的“全釋人事”
三、體與用
第四章 名教與自然間的痛苦徘徊:阮籍與嵇康體驗式理解中個體生命的張揚
第一節(jié) 竹林與正始時期經典詮釋思想問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何晏與王弼經典詮釋方式的特征及內在缺陷
二、阮籍和嵇康經典詮釋思想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竹林玄學中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及視域焦點向道家思想的轉移
一、對《莊子》式竹林玄學的詮釋學探究
二、魏晉視域與竹林式痛苦
第三節(jié) 阮籍與嵇康經典詮釋過程的語言風格:師心以遣論與使氣以命詩
第四節(jié) 詩意中的天人之際
第五章 回歸真實的存在:裴頠與郭象基于現實關懷的詮釋取向
第一節(jié) 由精神的逍遙向社會存在的回歸:裴頒《崇有論探析
第二節(jié) 游于羿之彀中與獨化于玄冥之境
一、以經典為基礎的哲學之思
二、郭象注《莊子》與《莊子》注郭象
三、《莊子注》中的天人之際
四、郭象經典詮釋思想中本真存在維度的凸顯
余論中國以經典為基礎的哲學傳統與西方詮釋學的互補性
參考文獻
附錄:獨語、學語以及對話式理解下的魏晉玄學研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