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明萬歷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東南小鎮(zhèn)千墩(今名千燈)的蔣涇(即今花浦村)。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上馬時不幸失足,初九(1682年2月15日)丑刻與世長辭,享年70歲。顧炎武初名絳,曾改名繼紳,以后仍名絳,字忠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南下,為了表達對文天祥門生王炎午品格氣節(jié)的崇敬,更名為炎武(一作炎午),字寧人;一度僑居南京鐘山下,明亡后為避害出游,化名蔣山傭。顧炎武以南朝梁陳之際的著名學者、畫家顧野王為先祖,顧野王居處有亭林之勝,顧炎武也被稱為亭林先生。當年的亭林早已湮蕪,但“亭林先生”四字,經過時間的淘選、風雨的洗禮,青史流芳,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