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約1296-1371),字彥端,號耐庵。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耐庵家巷,后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zhèn))。元末明初小說家。代表作品《水滸傳》,其他作品有《志余》、《隋唐志傳》,套曲《秋江送別》等。據(jù)《施耐庵氏族譜》、《施耐庵氏長門譜》、《興化縣續(xù)志·施耐庵傳》和《施耐庵墓志》等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代。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十九歲中秀才,二十八歲中舉人,三十六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他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愿逢迎權責,棄官回鄉(xiāng)。張士誠起義抗元時,參加了義軍活動,張士誠占據(jù)蘇州以后,施耐庵又在他的幕下參與謀劃,與其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張士誠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耐庵與魯、劉分別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fā)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施耐庵浪跡天涯,漫游山東、河南等地。后回到白駒,隱居不出,專心著書。施耐庵為躲避明朝征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享年七十五歲。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