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出生于浙江金華傅村鎮(zhèn)畈田蔣村,原名蔣正涵,字養(yǎng)源,號海澄。l932年以前一直以號為名,故許多記載,將“蔣海澄”標示為其本名。艾青一生除“艾青”外,另有筆名莪伽(伽)、克阿、田力、鹿文(鹿)、艾、納雍、林壁、萬葉等。 艾青出生的公元1910年還有一個年號,在中國比公元紀年更通行:宣統(tǒng)二年。此時距辛亥革命尚有一年時間,大清王朝及千年帝制的壽數(shù)已屈指可數(shù)。艾青是難產的,被認為“魁父母”,因此一到三歲被寄養(yǎng)在貧苦農婦“大堰河”家。 讀中學時,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路過金華,受革命思潮的感染,艾青想去投考黃埔軍校,最后因為父親反對,愿望落空。 1928年考入國立西湖藝術院大學部繪畫系。該校即后來的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現(xiàn)在的中國美術學院。1929年在校長風眠的鼓勵下,赴法國勤工儉學,主攻繪畫。此時,整個歐洲正處于一二戰(zhàn)之間,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藝術沖擊舊有的文學藝術形式最猛烈的時期。學畫之余,艾青接觸到了文學,有記載顯示,當時的艾青讀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蘇小說家的作品,自己閱讀并購買的詩集有布洛克《十二個》、馬雅可夫斯基《穿褲子的云》、葉賽寧《一個流浪漢的懺悔》以及《法國現(xiàn)代詩選》等。同時,艾青開始嘗試著寫詩,在畫畫的速寫本里,記錄一些偶然閃過腦際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