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禪大師生平寄禪(1851-1912),俗姓黃,名讀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自幼摒棄腥膻。7歲喪母,11歲喪父。同治7年,年18歲,投湘陰法華寺出家,法名敬安,字寄禪。是年到南岳祝圣寺受具足戒。曾聽說岐山恒志禪師道行高深,遂冒雪往參,究明心宗。后赴浙江寧波阿育王寺禮佛舍利,曾剜臂肉如錢大者數(shù)塊燃之供佛,又燃去左手兩指供佛,因此自號八指頭陀。歷主衡陽大善寺、寧鄉(xiāng)溈山寺、長沙神鼎上林寺。溈山寺曾是唐代靈佑禪師開山興建,最盛時有寺宇千余間,僧眾千余人。至清代而荒敗,寄禪卓錫三年,宗風重振。1902年,住持寧波天童寺,選賢任能,百廢俱興,夏講冬禪,使\叢林得以悠久,海眾得以安寧\。根據(jù)《百丈清規(guī)》,制訂了《萬年規(guī)約》和《日行便覽》,上自方丈,下至各寮,均奉以為法,永遠遵守。數(shù)次開講《楞嚴經》、《禪林寶訓》,續(xù)佛慧命,紹隆佛種。大師聲譽遠播,圓瑛法師曾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慕名前來天童跟從習禪六年。太虛法師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從其受具足戒。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寧波成立僧教育會,大師被推舉為會長。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倡議籌建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民國元年(1912年),曾親赴南京,謁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先生,吁請保護寺產。是年4月,各地佛教徒聚集于上海留云寺召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中華佛教總會。本部設在上海靜安寺,機關設在北京法源寺,大師被諸山長老推舉為第一任會長。當時各地有攘奪僧產銷毀佛像的情形,僧眾無法應付。大師鑒于當時情況非常嚴重,思欲加以根本挽救,于是在這一年11月1日到達北京,根據(jù)約法要求政府下令禁止各地侵奪寺產,但陳情未果。12月2日夜于北京法源寺示寂,世壽62,僧臘45。大師的詩是經過刻苦思索而成的,各種詩體都有佳句,自成風格,意境和格調俱佳。遺留的著作有《八指頭陀詩集》十卷、《八指頭陀詩續(xù)集》八卷、《語錄》二卷、《文集》二卷等。本書為寄禪大師著作的精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