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石器時代的一般特征——讀《考古學通論》札記
封建化過程中土地占有關系的變革
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tài)學說的再認識
炎黃和華夏
楚史二三題
淺談陰陽五行
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關于古書目錄中的“雜家類”
重新認識古書辨疑
漢唐文化發(fā)展的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特點
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世族
隋代戶數是怎樣增長的
隋唐時期政治與文化的特點
“不役者收庸”非自唐代始
唐代前期的階級矛盾和各族人民的起義
以敦煌資料證傳統家庭
關于李綱的“得民心”和對農民起義的態(tài)度
評朱熹的政治思想
秦漢歷史在世界和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秦漢時期的歷史特點
秦漢歷史的縱與橫
秦漢時期的統治思想和思想統治
簡帛在秦漢史研究中的地位
關于深入研究秦漢軍事制度的幾點建議
秦人早期歷史的兩個問題
秦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代賦稅徭役制度初探
秦代的郵傳制度——讀云夢秦簡札記
釋《南郡守騰文書》——讀云夢秦簡札記
嗇夫考——讀云夢秦簡札記
試論秦代的軍事制度
秦法述略
秦始皇的最后十年
評項羽的功過是非
論劉徹
略論劉秀統治的指導思想
漢代對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漢代學術的歷史地位
“十里一鄉(xiāng)”和“十里一亭”——秦漢鄉(xiāng)、亭、里關系的決斷
秦漢時期云南的大開發(fā)
道家·道教·道學
“老莊”與“黃老”——論道家的兩派
讀韓非子《解老》和《喻老》
從“稷下黃老”到“家人之言”——黃老道家的形成問題
從《老子》到《道德經》
關于老學和老學史
20世紀中國老學述要
重述莊子的歷史地位
重評《呂氏春秋》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秦漢之際的新道家
對“神明”的歷史考察——兼論《太一生水》的道家性質
論《鶚冠子》的“道法”思想——兼論道法、黃老及其他
道教的產生及其文化意蘊
“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論道教孝道的意義和價值
魏晉時期道家思想的流行
人皆可以為神仙——葛洪神仙論的現代詮釋
從“存天理,滅人欲”看朱熹的道家思想
再論葛洪的神仙思想
試論王重陽的“全真”思想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