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前言 / 程青松壹 封面人物?關錦鵬 張國榮 關錦鵬:既近且遠,既遠且近 對話者/關錦鵬 程青松
《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 錦鵬個人影史的投射 文/關錦鵬 林奕華
張國榮之浮生六記 文/程青松
他的眼睛 文/陳凱歌
和張國榮共度的時光 文/包一峰貳 手冊聚焦
關不住的春光:華語同志電影20年 文/范坡坡我們都愛拍同志
《東宮西宮》:揭開禁忌背后的人性溫暖故事 文/張元 程青松
和王小波相處的日子 文/張元
拍得太政治正確了—— 許鞍華談《得閑炒飯》 文/許鞍華 范坡坡
崔子恩 —— 我拍片子就像聚會一樣 文/崔子恩 范坡坡
琪姐其人 文/陳俊志
給異性戀看的同志電影 —— 專訪云翔 文/云翔 魯韻子
陳正道:再不拍青春,我就老了 文/陳正道 趙鵬
與鐘德勝喝咖啡 文/ Nigel Collet
洪榮杰和他的《無聲風鈴》 文/ Kantorates
李安的“同志緣” 文/ 范坡坡我們都愛演同志
《蝴蝶》夢 文/田原
每一個夏天都是今年夏天 文/石頭
憶春風 ── 江心洲記 文/吳偉
我們都愛談同志
青春胴體的仆人,思想的男妓 ── 專訪李幼鸚鵡鵪鶉 文/王婉嘉
馬匡霈把“匡”(框的諧音)“霈”(雨水豐沛)影像化的動畫傳記傳奇:
《“我說啊…,”我說》 文/李幼鸚鵡鵪鶉
遮蔽與泄露 ── 往日光影的隱秘訴說 文/邊靜
蔡明亮“水三部曲”:折射都市人的夢魘 文/邊靜
周美玲的同志影像書寫 文/曾炫淳
煙霧繚繞中的情與美 —— 楊凡的酷兒電影世界 文/王妍蓓
《蝴蝶》影評:被束縛的身份 文/ Marco Ceresa
在中國的一個樹林里 —— 于《東宮西宮》 文/羅德里格?卡洛斯?撒比奧
《東宮西宮》:被禁錮的欲望 文/Tony Rayns我們都愛看同志
二十二年的自拍照 —— 香港同志影展回顧 文/麥圣希
臺灣酷兒電影論壇實錄 文/楊洋等
世界主要同志電影節(jié)指南 文/張玉潔 羅穎茜
華語同志劇情片不完全記錄(65則) 文/范坡坡
二十年彩虹光譜叁 導演對話
我只能把我的批判包裹的非常得好
——《歸途列車》導演范立欣專訪 文/范立欣 泥巴
《歸途列車》的中國縮影 文/范立欣肆 獨立電影
《天國》:從現(xiàn)實惡的日常紋理出發(fā) 對話者/王超 宋健君 耿聰
力量就是從所有的無力中誕生 文/汪徽伍 手冊批評
中國大陸類型片:形式對話與道德默契 文/郝建
《鋼的琴》:階級,或因父之名 文/ 戴錦華
《奪命金》,好一則伊索寓言 文/林奕華
“金掃帚”能否掃去電影業(yè)塵垢 文/何勇海
中國電影為何需要“金掃帚”? 文/葉匡政
中國電影,騎著“金掃帚”獎飛翔吧 文/程青松
第三屆“金掃帚”獎:一個大獎的成功與中國電影之困 文/電影發(fā)狂
中國電影騎著“金掃帚”獎飛翔吧 文/程青松陸 手冊活動
《和青年電影手冊》一起行走 文/程青松
青年與電影 —— 讓夢想繼續(xù)飛 程青松郝蕾與北大同學對話實錄
電影手冊.獨立精神 —— 對話寧瀛
再接再厲的金掃帚將 —— 第二屆“金掃帚”獎回顧 文/宋健君
2010《青年電影手冊》華語十佳獲獎感言
REDE熱度 青年電影手冊2011華語十佳暨第三屆“金掃帚”獎揭曉
第三屆“金掃帚”獎頒獎嘉賓有話說
2011《青年電影手冊》華語十佳獲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