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百年焦慮中的裂變與文藝的本根彷徨
一、文化斷裂:“轉型”一詞在文化范疇中的失效
二、百年焦慮與當代心學:如何重建中國人的文藝自信
三、新傳媒時代,我們怎樣面對孩子:談文藝教育
上編:網絡·類型·動漫
第一章 網絡引發(fā)的文學革命
一、文學革命萌芽期的征兆
二、網絡文學時代的命名和特征
三、大眾文化背景中的類型文學創(chuàng)作潮
四、一個節(jié)點的觀察與親歷:網絡文學第十一年
第二章 類型文學的獨立研究
一、類型文學,一個新概念和一種杰出的傳統(tǒng)
二、當下類型文學的發(fā)展模式與文學評獎問題
三、敘事精神與敘事經濟的奇妙化合:以2009年浙江類型文學創(chuàng)作為例
第三章 最綜合與最市場的藝術:動漫
一、中國動漫精神的消逝和原創(chuàng)力問題
二、為時未晚:談動漫與文學的關系
三、當下中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的兩大瓶頸問題
下編:對話·批評·文風
第一章 對話:交互的開始
對話一 “80后”辦M00K現(xiàn)象:韓寒及其他
對話二 中國都市文學的缺失:王安憶或衛(wèi)慧之外
對話三 非虛構文學熱說明了什么:現(xiàn)實主義并未過時
對話四 無法獨活,幾代人的怕和愛:好的社會應該有流動性
對話五 當代中國文學大師問題三人談:文藝大師的標準再思考
對話六 立此存照:《流行閱》時期對話類型小說家滄月、流瀲紫
第二章 批評實踐:想法和文風
一、歷史的距離和重寫歷史的距離
文本一 一種思想的方法:袁敏《重返1976:我所經歷的“總理遺言”案》
文本二 一架隱秘的人性歷史窺鏡:莫言《蛙》
文本三 這本賬不算不行:丁曉禾《算賬》
文本四 照得見當下的歷史敘事:費振鐘《墮落時代》
文本五 晚清“情人”:趙柏田《赫德的情人》
二、時代的理解和新銳作家的窄道
文本一 佯作狂歡:李承鵬《李可樂抗拆記》
文本二 布幔背后的“雜物”世界:李幺傻《暗訪十年》
文本三 鄉(xiāng)村病相:盧江良短篇三則
文本四 “70后好人”與精子哲學:朝露葉嘩《人之初》
文本五 無厘頭時代的疼痛事件:畢非一短篇三則
文本六 山楂樹,矗立在“愛無力”的時代:艾米的《山楂樹之戀》
三、女性的特質和私小敘事的意義
文本一 淡墨的悲苦:草白短篇三則
文本二 帶鉤子的小說:張漫青短篇三則
文本三 從孤獨的樹到死亡之花的蕊:郁雯《每一棵樹都很孤獨》
文本四 從“尋愛”到“失愛”:鮑貝《傷口》
文本五 給《華商報》“新世紀女性作家十年”采訪的速寫稿
四、邊界的拓展和小說之道的可能
文本一 韌性地拾取,獨立的磨煉:吳正《小說,小說》
文本二 寫在《歸夢》邊上:東方少《歸夢》
文本三 肉身的秘密和小說之路:阿航短篇三則
文本四 南國的元氣,一種小說思路:許仙短篇三則
文本五 馬的故事與人間尺度:萬剛《馬們·我們》
文本六 詩歌西湖,光榮與風雅的力量:盧文麗《我對美看得太久》
五、散文化短評和批評文風的探索
文本一 □湯的秘密:潘向黎《白水青菜》
文本二 輕逸王家莊:畢飛宇《地球上的王家莊》
文本三 小說的“講究”:蘇童《垂楊柳》
文本四 沉淪的形態(tài):鐵凝《阿拉伯樹膠》
文本五 精準地到達模糊,與溫度:金仁順《彼此》
文本六 “猛虎”是怎樣煉成的:葉彌《猛虎》
文本七 透的靈魂與穿透力的小說:張惠雯《水晶孩童》
文本八 亡羊的故事,一種生命視角:張學東《跪乳時期的羊》
文本九 敘事即思想:張執(zhí)浩《你能為誰負責》
文本十 到底是什么關系:戴來《關系》
附錄:浙江文學三十年之“杭州作家群”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