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一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曰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終年67歲。 《小坡的生日》是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兒童小說。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為主人公,講述了小坡生活中發(fā)生的種種有趣的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夢境,但也隱含了作者對南洋種種現實弊端的嘲諷。老舍在《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曰)》一文中說道: “希望還能再寫一兩本這樣的小書,寫這樣的書使我覺得年輕,使我快活;我愿永遠做‘孩子頭兒’。對過去的一切,我不十分敬重;歷史中沒有比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的這一段更有價值的。我愛孩子,他們是光明,他們是歷史的新頁,印著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兒一一我們只能向那里望一望,可也就夠痛快的了,那里是希望?!?《小坡的生日》文筆簡潔、格調活潑,富有想象與幻想的成分。同時作家運用象征與比喻的手法說出了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老舍在作品中所反映的時代精神以及對新加坡、乃至整個世界未來走向的預言是難能可貴的。他在作品里展示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還被認為是后殖民思想的表現。然而老舍寫《小坡的生日》主要是為了顛覆英國作家康拉德在其熱帶叢林小說中流露出的白人優(yōu)越感和歐洲自我中心主義。為此老舍決定寫一部更加宏觀的、代表整個東方的作品。他要以東方人為主角的敘述結構去談論東方人的偉大成就。然而只要我們用批評的眼光去剖析老舍的《小坡的生日》即可注意到,老舍并沒有做到代表所有的東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