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物質的放射性
1.1.1 放射性的衰變規(guī)律
1.1.2 核素的衰變常數(shù)、半衰期與平均壽命
1.1.3 放射性的活度與比活度
1.2 放射性的應用
1.3 放射性的危害及其防護
1.3.1 放射性的危害
1.3.2 放射性危害的防護
第2章 放射性廢水的來源和分類
2.1 概述132.2放射性廢水分類
2.3 鈾選冶廠生產工藝及其放射性廢水
2.3.1 概述
2.3.2 酸法水冶和堿法水冶
2.3.3 堆浸和地浸
2.3.4 鈾金屬生產
2.4 核電站及其放射性廢水
2.4.1 核反應堆的主要類型
2.4.2 核反應堆的結構
2.4.3 核電站放射性廢水
2.5 乏燃料后處理過程及其放射性廢水
2.5.1 脫殼廢水
2.5.2 后處理廢水
2.6 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及其放射性廢水
2.6.1 醫(yī)用廢水
2.6.2 工業(yè)用廢水
2.6.3 實驗室廢水
第3章 傳統(tǒng)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
3.1 鈾選冶廢水處理方法
3.1.1 堆浸和地浸廢水處理
3.1.2 鈾選冶廠廢水處理
3.1.3 鈾尾礦廢水處理
3.2 反應堆與乏燃料后處理的廢水處理方法
3.2.1 混凝沉淀過濾處理
3.2.2 蒸發(fā)處理
3.2.3 離子交換處理
第4章 放射性廢水的生物處理和膜處理方法
4.1 生物處理法
4.1.1 概述
4.1.2 微生物與放射性核素的作用方式
4.1.3 鈾等放射性物質的生物吸附
4.1.4 影響生物處理的因素
4.1.5 生物處理法在放射性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4.2 膜分離處理法
4.2.1 概述
4.2.2 膜的分類與分離原理
4.2.3 制備方法及系統(tǒng)設計
4.2.4 膜法水處理的預處理工藝
4.2.5 膜分離技術在放射性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第5章 放射性廢水的綜合利用
5.1 放射性廢水中回收鈾和鐳
5.1.1 鈾的回收
5.1.2 鐳的回收
5.2 核燃料后處理高放廢液中提取裂變同位素和超鈾元素
5.2.1 裂變同位素的提取
5.2.2 超鈾元素的提取
5.3 放射性廢水中回收酸堿等化學試劑
5.3.1 后處理廠硝酸和異己酮的回收
5.3.2 鈾水冶廠回收氨水和硝酸
5.4 放射性廢水的重復利用
5.4.1 工藝廢水直接返回利用
5.4.2 中水系統(tǒng)
第6章 放射性污泥與濃縮液的處理與處置
6.1 濃縮液的固化處理
6.1.1 概述
6.1.2 水泥固化處理
6.1.3 瀝青固化處理
6.1.4 塑料固化處理
6.2 高放廢液固化處理
6.2.1 煅燒法處理
6.2.2 玻璃固化
6.2.3 陶瓷固化
6.2.4人造巖石固化
6.3 高放廢液的最終處置
6.3.1 槽式儲存
6.3.2 分離嬗變
6.3.3 最終處置
第7章 放射性廢水處理工程實踐
7.1 中放廢水處理工程
7.1.1 工程概況
7.1.2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7.1.3 工藝運行與管理
7.2 弱放廢水處理工程
7.2.1 工程概況
7.2.2 廢水處理工藝及特點
7.2.3 工藝改進
7.2.4 工藝運行及管理
7.3 某核電站的放射性廢水處理工程
7.3.1 工程概況
7.3.2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附錄
附錄Ⅰ 輕水堆核電廠放射性廢液處理系統(tǒng)技術規(guī)定
附錄Ⅱ 核電廠放射性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技術要求
附錄Ⅲ 放射性廢物的分類
附錄Ⅳ 操作非密封源的輻射防護規(guī)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