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就像地下的養(yǎng)分,一直滋養(yǎng)著我們的生活之樹。前幾年我們常提的“與時共進”就是出自《周易》。近幾年我們提倡的“和諧”社會就是出自于《詩經》。而我們常說的“小康”則是出自于《禮記》。至圣孔子對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舊是我們人生的指南。《論語》開篇第一句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說的是人之所以能成為人,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達成的。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是他能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明人應該具備與人交流的處事能力。種種這些,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無法估量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