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就立下了報國濟民的大志,他的為官之道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熙寧變法”的主要策劃者;革命導師列寧稱他為“中國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毛澤東則說,他最可貴之處在于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他就是改變了北宋、以至中國歷史的千古一相王安石。王安石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年輕時參加科舉與進士擦肩而過。為了積累從政經驗,他多次謝絕朝廷征召,長年在揚州、鄞縣(?浙江寧波)、舒州(今安徽潛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年輕的宋神宗繼位后重用王安石,在熙寧年間的八年內,在神宗大力支持下,圍繞富國強兵這一目標,變法立制,開始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其卓爾不群的獨特個性和義無反顧的改革勇氣,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變法的成敗得失,也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歷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