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取曬太陽時閑話之義,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寫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舊人舊事,得章太炎、黃晦聞等六十余篇,集為《負暄瑣話》,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說“是當作詩和史寫的”,因而筆下總是輕松中含有嚴肅,幽默中含有淚水。出版以后,國內外報刊曾發(fā)表多篇評介文章,認為作者有卓識和深情,以行云流水、沖淡自然之筆寫今世之《世說新語》,描畫“逝者如斯”而寓悲憫人之懷,惜古憐今之趣,書格之奇,文筆之高,為近年所罕見。1988年秋日起,作者又寫此類文,以人、地、事、意為次,得辜鴻銘、張慶桐等五十余篇,集為《負暄續(xù)話》,于1990年出版。出版以后,仍有不少讀者視為愛讀之書。其后,作者仍寫此類文,積稿漸多,集為此《負暄三話》,內容及格調與瑣話、續(xù)話相類,凡喜讀前二書者亦應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