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化學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

定 價:¥28.00

作 者: 張躍春 主編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分析化學

ISBN: 9787502455477 出版時間: 2011-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分析化學》根據(jù)高職高?;瘜W教學的要求編寫,著眼于培養(yǎng)具有扎實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全書共分為10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定量分析的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各類滴定分析法(酸堿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電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定量分析。力求突出重點,將基本理論敘述清楚。書中附有例題、習題,輔助教學。《分析化學》可作為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工業(yè)分析、冶金、選礦、材料等理工類各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yè)的分析化學教學參考書,還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分析化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1.2 分析化學的分類 1.3 分析化學的發(fā)展 習題2 誤差及分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2.1 有效數(shù)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 2.1.1 有效數(shù)字 2.1.2 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 2.2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2.2.1 誤差與準確度 2.2.2 偏差與精密度 2.2.3 誤差的分類和減免誤差的方法 2.3 分析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 2.3.1 分析結果的判斷 2.3.2 分析結果數(shù)據(jù)的取舍 習題3 滴定分析概述 3.1 滴定分析特點和方法分類 3.1.1 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3.1.2 滴定分析法的分類 3.1.3 滴定分析法的特-點 3.2 滴定反應條件及滴定方式 3.2.1 滴定反應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3.2.2 滴定的主要方式 3.3 標準溶液及其濃度的表示方法 3.3.1 基準物質(zhì) 3.3.2 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3.3.3 標準溶液的配制 3.4 滴定分析結果計算 3.4.1 被測物的物質(zhì)的量nA與滴定劑的物質(zhì)的量nB的關系 3.4.2 滴定分析計算原理 習題4 酸堿滴定法 4.1 酸堿平衡的理論基礎 4.1.1 酸堿的定義 4.1.2 酸堿反應 4.1.3 酸堿平衡及平衡常數(shù) 4.2 酸堿組分的平衡濃度及分布分數(shù)δ 4.2.1 酸度對弱酸(堿)形體分布的影響 4.2.2 一元弱酸(堿)的分布分數(shù) 4.2.3 多元酸(堿)的分布分數(shù) 4.3 質(zhì)子條件式 4.3.1 物料平衡 4.3.2 電荷平衡 4.3.3 質(zhì)子平衡 4.4 酸堿溶液中[H+]的計算 4.4.1 強酸強堿溶液 4.4.2 弱酸(堿)溶液 4.4.3 兩性物質(zhì)溶液 4.5 酸堿指示劑 4.5.1 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變色范圍 4.5.2 混合指示劑 4.6 酸堿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 4.6.1 強堿滴定強酸 4.6.2 強堿滴定弱酸 4.6.3 強酸滴定弱堿 4.6.4 多元酸的滴定 4.6.5 多元堿滴定 4.7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4.7.1 常用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4.7.2 混合堿分析的方法 4.8 實驗 4.8.1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練習 4.8.2 醋酸溶液中醋酸含量的測定 4.8.3 混合堿的測定 習題5 配位滴定法 5.1 概述 5.1.1 配位滴定法 5.1.2 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合及其穩(wěn)定性 5.2 配位平衡 5.2.1 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5.2.2 配位反應中的主反應和副反應 5.2.3 酸效應和酸效應系數(shù) 5.2.4 在酸效應下配合物的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 5.2.5 配位反應的完全程度及允許的最小pH值 5.2.6 金屬離子的副反應及其副反應系數(shù)aM 5.2.7 EDTA的干擾離子副反應及副反應系數(shù)aY(N) 5.2.8 EDTA配位滴定總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計算式 5.3 配位滴定曲線 5.3.1 配位滴定曲線的繪制 5.3.2 影響配位滴定突躍范圍大小的一因素 5.4 金屬指示劑 5.4.1 金屬指示劑變色原理 5.4.2 指示劑的封閉 5.4.3 常用金屬指示劑 5.5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應用 5.5.1 直接滴定法 5.5.2 間接滴定法 5.5.3 返滴定法 5.5.4 置換滴定法 5.6 實驗 5.6.1 水的總硬度測定 5.6.2 鋅礦中鋅含量的測定(配合掩蔽直接滴定法) 習題6 氧化還原滴定法 6.1 氧化還原反應平衡 6.1.1 氧化還原反應和電極電位 6.1.2 條件電極電位 6.1.3 影響條件電極電位的因素 6.1.4 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6.1.5 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度的因素 6.2 氧化還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6.2.1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6.2.2 氧化還原指示劑 6.3 氧化還原預處理 6.3.1 預氧化劑和預還原劑的條件 6.3.2 預處理時常用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6.4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分類 6.4.1 高錳酸鉀法 6.4.2 重鉻酸鉀法 6.4.3 碘量法 6.5 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及滴定結果計算 6.5.1 高錳酸鉀法應用實例 6.5.2 重鉻酸鉀法應用實例 6.5.3 碘量法應用實例 6.5.4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計算 6.6 實驗 6.6.1 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 6.6.2 鐵礦石中鐵含量的測定 6.6.3 間接碘量法測定銅合金中的銅含量 習題7 沉淀滴定及重量分析法 7.1 沉淀平衡理論基礎 7.1.1 沉淀的溶解平衡 7.1.2 條件溶度積 7.1.3 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7.2 沉淀滴定法概述 7.2.1 莫爾法 7.2.2 佛爾哈德法 7.2.3 法揚司法 7.2.4 銀量法的應用舉例 7.3 重量分析法概述 7.3.1 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 7.3.2 沉淀重量法對沉淀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 7.3.3 沉淀的形成過程 7.3.4 沉淀的純度 7.3.5沉淀條件的選擇 7.1 4 重量分析的計算和應用實例 7.4.1 重量分析的計算 7.4.2 重量分析法應用實例 7.5實驗 7.5.1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爾法) 7.5.2 可溶性鋇鹽中鋇含量的測定 習題8 分光光度分析法 8.1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8.1.1 概述 8.1.2 紫外一可見光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 顯色反應及顯色條件的選擇 8.2.1 顯色反應和顯色劑 8.2.2 影響顯色反應的因素 8.3 比色和分光光度法及其儀器 8.3.1 目視比色法 8.3.2 光電比色法 8.3.3 分光光度法 8.4 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8.4.1 單組分測定 8.4.2 多組分測定 8.4.3 配合物組成的測定 8.4.4 吸光光度法的測量誤差及測量條件的選擇 8.5實驗 8.5.1 分光光度計的使用 8.5.2 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 8.5.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測定雙組分混合物 習題9 電位分析法 9.1 電位分析基本原理 9.1.1 概述 9.1.2 電位分析法的理論依據(jù) 9.1.3 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 9.2 直接電位法 9.2.1 直接比較法測定pH。值 9.2.2 標準曲線法 9.2.3 標準加入法 9.2.4 影響測量結果準確度的因素 9.2.5 測量儀器及使用方法 9.3 電位滴定法 9.3.1 基本原理 9.3.2 滴定終點的確定方法 9.4 實驗 9.4.1 電位法測量水溶液的pH值 9.4.2 氟離子選擇性電極測定飲用水中的氟 9.4.3 重鉻酸鉀法電位滴定硫酸亞鐵銨溶液 習題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概述 10.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2.1 共振線 lO.2.2 基態(tài)與激發(fā)態(tài)原子的分配 10.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礎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10.3.1 光源——空心陰極燈 10.3.2 原子化系統(tǒng) 10.3.3 分光系統(tǒng) 10.3.4 檢測系統(tǒng) 10.4 定量分析方法 10.4.1 標準曲線法 10.4.2 標準加入法 10.4.3 濃度直讀法 10.4.4 原子吸收分析的靈敏度和檢出限 10.5 原子吸收分析的實驗技術 10.5.1 試樣預處理 10.5.2 實驗條件的選擇 10.5.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擾及其消除 1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自來水中鈣、鎂的含量 10.6.1 實驗目的 10.6.2 實驗原理 10.6.3 儀器與試劑 10.6.4 標準溶液的配制 10.6.5 實驗條件 10.6.6 實驗步驟 10.6.7 數(shù)據(jù)與處理 10.6.8 注意事項 10.6.9 思考題 習題附錄 附錄1 國際相對原子質(zhì)量表 附錄2 分析化學中常用的量和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3 溶液濃度的換算公式 附錄4 常用酸堿的密度、含量和濃度 附錄5 酸堿指示劑變色范圍 附錄6 常見金屬離子與EDTA的穩(wěn)定常數(shù) 附錄7 金屬離子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附錄8 一些金屬離子的lgαM(OH)值 附錄9 標準電極電位(298.2K) 附錄10 弱酸、弱堿在水中的離解常數(shù) 附錄11 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 附錄12 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shù)(298K) 附錄13 常用緩沖溶液的配制 附錄14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