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讓我們與整個世界處于連線的狀態(tài),世界上的任何人與我們可以“一線相牽”,這些本是好事,但是,電腦、手機、mp4、PSP等構成的“屏幕” (screens)世界也讓我們失去了本真的生活狀態(tài)。處于數字時代的我們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一種傳承已久的思維和行動方式,用一個詞概括起來,就是“深度”:思維的深度,情感的深度,關系的深度,工作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度……我們向這些“屏幕”妥協(xié)得太多了,我們因為數字技術背負過多的信息,我們因為數字技術變得人情冷淡,因此陷入缺乏思考的淺薄的年代。威廉·鮑爾斯將這稱之為“數字極端主義”的時代。要在數字時代找回真正的生活,我們不妨回到過去,閱讀哲人們的歷史:從柏拉圖、莎士比亞到富蘭克林,再跨越到馬歇爾·麥克盧漢……而作者的利器就是用這些大人物的思想,貫穿我們的生活“瑣事”,告訴我們如何從這場數字時代的生活危機中金蟬脫殼。這就是《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擁擠的數字房間》。